close



 

智慧與煩惱--證嚴

 

智慧與煩惱就如天平的端——煩惱多一,智慧就少一煩惱,就能增加智慧。倘若能敞心胸,多去懷社人群,心就有空間裝載煩惱

 

修行就是要學習去除煩惱自己有平的心。心,境界自然明朗;心若不,外境也會隨之紊

 

有一小故事——有失了昂的名表,十分心急,趕緊請大家忙查找。

 

於是,很多人都心地他找,但是翻箱倒櫃都未找到,最後大家也找得精疲力竭,只好稍作休息。手錶主人又難過急,此有位年人自告勇,要自再去找。

 

其他人在房外等候,自己走裡,如如不。大家都得很奇怪——他要找西,怎麼一直有行?所以大家也靜靜地看著這位年人,究竟要做什麼。

 

坐了一兒,年人突然站起鑽進床下,出來時表就找到了。大家興奮他:“你怎麼知道手錶在床底下呢?”他:“心來時,自然可以聽到手錶的嘀答,就知道表在那裡。”

 

們靜來時,就能聽到外界很多音,有往車聲、高空、窗外蟲鳴鳥……,因靜會,外面的境界即歷歷可辨。倘若在中能多用心,智慧便中而生,也就是正念、正定。

 

正定是指邪思、邪念、無煩惱近年多人喜學禪坐,其日常生活中,柴挑水不是。譬如:很久以前有位小沙彌從小就在寺院中修行,他在寺院裡每天勤地和大眾輪職務,不是種菜就是做房的任

 

有一天,他在放碗筷,老和尚看一看,就他:“小沙,你在在做什麼?”小沙回答:“我在碗筷。”老和尚又:“你的心在想什麼?”小沙彌說:“什麼有想。”

 

老和尚就:“可惜啊!你在如果想‘和大家’,喜地碗筷,等兒有很多人,你就已和大家了好這樣就是正精。”

 

這則故事正是告,只要有心,時時都是修行的好機。所以,待人世要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若能如此,心自然、祥和,智慧與定即能不求而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勤珍 的頭像
    黃勤珍

    悟徹人生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