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業障--星雲說偈 19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

 

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古德

 

這首偈語是說明一個佛弟子在禮佛、自省時的心情。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

金剛座上成道後,於鹿野苑初轉法輪度五比丘;接著,從

靈鷲山到祇樹給孤獨園,又從祇樹給孤獨園再到靈鷲山,往

來於印度南北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佛在世時,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我們自己還不曉

得沉淪在哪一個惡道裡。想到不能親聆佛的教示,不免慨嘆

佛世難遇。

 

「佛滅度後我出生」,現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了,我才出生到

世間上。「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不免悔恨

自己的業障如此深重,見不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如來金

色身。

 

奉勸所有的佛弟子,對於自己未能生逢佛世,不必慨嘆,也

不要太消極。當初佛陀曾說:「如果你們要我常住世間,卻

又不信受我所宣說的佛法,那麼我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如果

我入涅槃,而你們奉行佛法,就如同我久住世間一樣,我又

何曾離開你們呢?」

 

所以,佛在世或不在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大家能不

能奉行佛法?比方說:佛開示我們要慈悲,我們有慈悲了嗎?

佛開示我們要忍辱,我們有忍辱嗎?佛開示我們要持戒,我

們有持戒嗎?佛開示我們要弘法利生,我們有弘法利生了嗎?

如果我們真能奉行佛法,以慈悲喜捨來對待大眾,以六度萬

行來自我修持,以八正道來實踐佛法,以四聖諦來宣揚佛法,

也就等於如來的法身常住世間了。

 

《金剛經》有云:「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說明

了有佛法的地方必定有佛;經典也提到,佛陀常住於常寂光

中照顧我們,永處在真理處指導我們。即便是一花一葉、一

草一木,都可以看到如來的法身示現。

 

所謂「若見人我關係處,一花一葉一如來」,從佛法的體悟

修證中,我們應進而明白眾生同體共生的道理,圓融人我關

係,進而普利大眾,這才是真正的學佛所學,行佛所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