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名聞利養--星雲說偈11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麼隨緣度此生;
一個幻軀能幾時,為他閒事長無明。
──唐.洞山良价
人在世間生活,如果經常把人我是非看得太認真、太計較,
日子不免紛紛擾擾,所以要能放下一些,隨緣一些;像一只
皮箱,用時提起,不用就放下。否則一直提著不放,不嫌累
贅嗎?需要時又提不起,不是很不方便嗎?
這首偈語告訴我們「不求名利不求榮」,不要貪求個人的安
逸、榮耀,應該為國家社會求大、求好。如何做到只為大眾
,不為私己呢?
多年前,我為佛光人訂下四個理念:「光榮歸於佛陀,成就
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信徒」,都是以感恩、
奉獻為重心,勉勵大家做人處事應有無私無我的德行,因為
我們與眾生都是生命的共同體。
「只麼隨緣度此生」,人在世間上,不要只顧一己的得失,
要能順應因緣;有機會能多為國家社會著想、為大眾造福利
,就應努力奉獻服務,廣結善緣。
想想「一個幻軀能幾時,為他閒事長無明」,人生不過百年
光陰,何必為了過眼雲煙的人事紛擾而牽腸掛肚,徒然增長
我們的無明煩惱?正如無門慧開禪師的詩:「春有百花秋有
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景致,不要將個人的瑣碎閒事記掛
心頭,但有益於大眾的事,則要積極為之,如:修橋鋪路,
是利他利己的無量功德;濟危扶困,是成人之美的好事;對
於社會福利的工作,更應該盡心護持。
試想,人活在世間上,懶惰懈怠是數十年,自私自利也是數
十年,何不積極為大眾多做點事?為社會的安和樂利多多造
福呢?
有一天,五根指頭開會,各自誇耀自己最大、最好。正當彼
此僵持不下時,只有小指頭在一旁默不吭聲。大家就問他:
「你怎麼不說話呢?」小指頭說:「我最小,論排行也是最
後,怎麼能和各位相提並論?不過,當人們合掌禮拜聖賢,
我最靠近佛祖、最靠近聖賢。」
其實,人與人之間只要相處有道,彼此互相尊重,人我就能
和諧,人人都可以是最好的,何必一定要分出一個大小、高
下呢?
世間萬法,要靠種種的因緣和合,才能成就;缺少了因緣,
諸事難成;離開了因緣,個人也無法生存。因此大眾就是我
們的因緣,社會、國家也是我們的因緣,有了眾緣,才有個
人的存在。能夠感謝因緣,把這些因緣聚集起來,再分享、
利益給大眾,才是生命最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