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唐詩       

 

 

  名句誕生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髮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讀懂名句

 

山上的太陽漸漸西落了,池上的月兒也漸漸東昇。

我披散著頭髮在夜裡乘涼,推開窗戶,閒適地躺臥

在南亭裡。夏夜的清風吹送著荷花的香氣,夜深了,

露水從竹葉尖滴下,發出聲響。我想要拿琴來撥弄,

卻沒有知音的人來欣賞。我有感於此,想到以前的

老朋友,甚至到了半夜,也苦苦地想念著他。

 

詩人背景

 

孟浩然(西元六八九~七四○年),是盛唐時期與

王維齊名的大詩人、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出生於

傳統書香門第。四十歲,進京考試,與一批詩人賦

詩作會,他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

令滿座傾倒,時詩名遠播,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和

王維等愛好文學的京官都來和他交朋友;雖然如此,

榜單一貼出來,孟浩然卻名落孫山。他在落第後,

牢騷滿腹,於是寫下了〈歲暮歸南山〉一詩。

 

名句故事

 

對於浩然詩,晚唐文學家皮日休以為「遇景入詠,

不拘奇抉異」,雖只就閒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卻能

漸入佳境。這首詩便是具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內容大致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寫的是詩人

在夏裡於南亭納涼的清爽閒適,後半部分則表達對友

人的懷念之情。

 

對於詩文前半段的描寫,散髮乘涼、開窗閒臥的恬適,

不難想起田園詩人陶潛在〈與子儼等疏〉中的一段話:

「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羲皇上人是伏羲氏之前的人,即太古時代的人。

 

當時人民恬淡無營,心無俗念,生活十分悠閒,所以

隱士常以此自喻。如此地閒散瀟灑、活淡自然,可以

說是此詩的基調,亦是孟浩然的人格特質。

 

詩文後半部分,詩人因「取鳴琴」彈奏,而恨身邊

「無知音」欣賞,亦由此懷想起許久不見的故人。

詩人在此以鳴琴興起對故人的思念,亦可說是對懷念

故人的一種新穎而深刻的描寫。

 

新說名句

 

一談到「知音」、「至交」,那種好友之間的至情,

便很難讓人不聯想到范式與張劭兩人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東漢時候。名太守范式(字巨卿)少年時候

曾在京師太學裡讀書,和同學張劭感情十分要好。

 

一次學校放假,兩人分別回家,臨別的時候,范式對

張劭說:「兩年之後,我要到你家去,拜訪令慈及你

的兒子。」約訂好日期後,便各自回鄉了。

 

後來約定的日期就快到了,張劭請求母親預備飯菜以

招待范式。張母半信半疑:「兩年沒見了,彼此相距

千里,他怎麼可能還記得這事?」張劭回答:「巨卿

是守信用的人,我倆感情又深,憑我對他的認識,他

絕不會爽約的。」

 

到了約定那天中午,范式果然準時赴約。他登堂拜過

張母,便受到張劭殷勤地招待,大家歡飲暢談,盡興

而別。作者:文心工作室--人間福報

 

(商周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