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站在「蛋」的這一邊村上春樹

 

今天我以小說家的身分來到耶路撒冷,也就是專業的謊言編造

者身分。

當然,小說家並不是唯一的謊言家。就如大家所知,政治家也

會說謊。外交官和軍人也偶爾說謊,二手車銷售員、屠夫和建

商也一樣。

 

但是,小說家說的謊和其他人不同,因為沒有人會批評小說家

說謊是不道德的。

 

的確,小說家編造的謊言愈大、愈好、愈巧妙,就愈可能得到

大眾及評論家的讚賞。

 

為何會這樣?

 

我的回答是:藉著編造精巧的謊言—使虛構的事物看起來彷彿

是真的-小說家可以在某處帶出事實,並引起新的注意。

 

在大多數的情形下,「事實」在原始狀態下,幾乎是不可能掌

握的,而且也無法正確描述。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小說家試圖將事實自其藏身之處引誘出來

,追蹤其足跡,將其移轉至虛構之處或以虛構形式取代之。

然而,為了完成此事,首先我們必須釐清事實存在於我們當中

何處。這也是捏造一個好謊言的重要條件。

 

然而,今天我並不打算說謊。我將竭盡所能地誠實。一年裡有

幾天是我沒在編造謊言的,而今天正巧是其中的一天。

 

所以,讓我告訴你們這個事實--其實,有相當多的人建議我不

要來這裡接受這個耶路撒冷獎(Jerusalem Prize)。有些人甚至

警告我,如果我來了,他們將聯合抵制購買我的書。

 

當然,這是由於正發生在加薩地區的激烈武力戰爭。聯合國報

導,在加薩市區已經有超過千名的群眾失去性命,他們當中有

許多是未武裝的一般百姓-小孩及老人。

 

從接獲授獎通知,我每每問自己,在現在這樣一個時刻,飛到

耶路撒冷領取一個文學獎項,是否妥適?是否會讓人覺得我支

持加薩衝突中的某一邊?是否會讓人覺得我在為選擇了發動壓

倒性軍事力量這樣政策的國家背書?

 

當然,我不希望給人這樣的印象。我不贊成任何戰爭,我也不

支持任何國家。當然,我一樣也不希望我的書成為被抵制的目

標。

 

然而,深思熟慮後,最後我下定決心來這裡。做出這決定的理

由之一是,有太多人建議我不要這麼做。或許,就像其他許多

小說家一樣,我傾向唱反調。如果別人告訴我-尤其是警告我

-「別去那裡」、「別做那事」,我就偏想去、偏想做。你也

許會說,這是我作為一個小說家的天性。小說家是特別的品種

。若不是親眼見過、親手碰過,就無法打從心底相信任何事。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現在在這裡。我選擇來到這裡,而不是閃得

遠遠的。我選擇親自來看,而非不看。我選擇對你們演說,而

非閉口不言。

 

這並不是說,我來這裡是為了傳達一個政治訊息。

 

判斷是非對錯當然是小說家重要職責之一。但如何對他人傳達

那些判斷就留由各作家決定。我個人偏好將其轉變成故事--

些偏向超現實的故事。這也就是為何我今天站在這裡,而並不

準備要對你們傳達直接的政治訊息。

 

但是,請容許我傳遞一個非常個人的信息。那是我在撰寫虛構

小說時,始終放在心上的。我從未曾將它記在紙上,並貼在牆

上;而是,它就這樣刻劃在我心牆上。它是這樣的:在又高又

堅固的牆和因撞上牆而破碎的蛋之間,我將永遠站在蛋的這一

邊。

 

是的,不論牆有多正確、或是蛋如何錯得離譜,我將是永遠支

持蛋的。

 

其他人或許會依誰對誰錯而做決定,又或許時間或歷史會做

決定。如果有個小說家,不管是基於何種理由,寫作來支

持「牆」,這樣的作品又有何價值?

 

這個隱喻是什麼意思呢?某些情況下,它顯得十分簡單而清楚

。炸彈、坦克、飛彈和煙幕彈就是那又高又堅固的牆,而被那

些武器摧毀焚燒的平民百姓就是蛋。

 

這是這個隱喻的意義之一。但並不是全部。這隱喻有個更深層

的意義。

 

讓我們這樣想。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就是一顆蛋。我們每

個人都是為易碎蛋殼所包裹的獨特的、無法替代的靈魂。我自

己本身是這樣,你們也是這樣的。而且,我們每個人,在某種

程度上,都面對著一道又高又堅固的牆。這牆,有個名字:體

制(The System)。

 

這個「體制」應該是要保護我們,但有時它將生命佔為己有,

然後開始屠殺我們或使我們殺害別人-以冷酷、有效率、有系

統的方式。

 

我寫小說的唯一理由是,使個別靈魂的高尚尊貴特質浮出上面

,並光亮這靈魂。寫故事的目的總在敲響警鈴且將光亮對準

「體制」,以避免它將我們的靈魂纏繞在它的網上並貶低我們

的靈魂。

 

我完全相信小說家的工作就在於不斷試著闡明每個個別靈魂的

獨特性,以故事的方式-生與死的故事、愛的故事、讓人流淚

的故事、令人因恐懼而顫抖及因歡笑而顫動的故事。這也是我

們為何持續地、日復一日地,以絕對嚴肅的態度在捏造謊言。

 

我父親去年以90歲高齡過世了。他是位退休老師也是兼職的和

尚。當他在唸研究所的時候,被徵召入伍並派到中國大陸去打

仗。作為在戰後出身的小孩,早晨我總看著他在早餐前花上一

段時間,在家裡佛堂前情感深摯地誦經。有一回,我問他為何

這樣做。他告訴我,他是在為戰爭中過世的人們祈福。

 

父親說,他為所有過世者祈福,不論是盟友或敵人。凝視著跪

在佛堂前的父親的背影,我似乎可以感覺到死亡的陰影圍繞著

他。

 

父親帶著他所有回憶過世了,那些我將永遠無從得知的回憶。

但是,那個死亡潛伏在他身邊的影像依然留存在我的記憶裡。

這是少數幾件我從父親那承續下來的事,而且是當中最重要的

事情之一。

 

今天我只有一件事希望可以傳達給你們。我們全都身為人,是

超越國籍、種族、宗教的獨立個體,是面對著名為「體制」這

道堅固城牆的脆弱的蛋。從所有外在條件來看,我們並沒有勝

利的希望。那道牆太高太強,而且太過冰冷。如果我們能有任

何一絲獲勝的希望,那必定來自我們深信自己及其他人的靈魂

都有十足的獨特性及無可取代性,以及來自靈魂相互結合在一

起而來的溫暖。

 

花點時間想一下這件事: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有形的、充滿生氣

的靈魂。「體制」則缺乏這樣的東西。我們千萬不能讓「體制

」來利用我們。我們千萬不能讓「體制」將生命歸它所有。並

不是「體制」造就了我們,而是我們創造出「體制」。

 

以上是所有我要對你們說的。

 

我感激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也感謝我的書可以在世界上許多

地方被閱讀。我也感謝今天有這機會可以在這裡向你們演講。

 --轉載網路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