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三十七

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

 

6.為什麼說“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

 

洞山良價禪師807-869有一則動人的“過水逢影”

的故事:

 

 洞山良價禪師有一天在涉水過河時,看到河面

上倒映出的自己的影子。船上一個人,水面一個人。

水面上的不是他,是影子。船上的不是影子,才是 他。

 

當他未看到水面的倒影之前,始終不得開悟,

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究竟是什麼?

 

也許認為在身外還有一個東西,那才是本來面目

(或稱自性)

 

直到他見到水面上自己的影子,他頓然開悟,原

來不要離開自己的身心,另外去找什麼。

 

如果這樣去找本來面目,去求道求法,去希望得

法悟道,那實際上離開了本來面目,就愈走愈遠了。

 

現在,我看到水面上的影子,影子是我,而我並

不是那個影子,他當下開悟了。

 

於是,他寫下了一首《逢渠偈》: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

方得契如如。

 

  很多人誤解為,開悟一定是石破天驚,混沌初開,

一件很不得了的大事。其實,未悟的時候,對面不相

識,悟了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曾離開過,本來如此,

如此而已。

 

這裏,最重要的一點是“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

 

影子從我而生,離了我,不會有影子。“切忌從他覓”,

不須要向外、向他、向另一個地方去尋找,愈找愈遠,

愈迢迢,那就距離越去越遠了。

 

所以聖嚴法師指出:我們平常所使用的身體和正在動

念頭的心,是本來面目的影子,離開我們的身心之外,

不可能還有一個什麼東西叫本來面目。

 

 

                         法鼓山

 

 

 可是,在你發現這個道理之前,絕不可以把我們平

有執著,有煩惱的身心當作是本來面目。恰恰那是

本來面目的影子。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般人(凡夫)常在

生活中自我困擾,也困擾他人,原因就在於太執著

於人我區別,分裏分外,分親分疏,為利害得失所

牽,情不能已,理不能明,甚至是用別人的判斷來

判斷,用影子的經驗來經驗,把世界顛倒了來看,

那已不是本來的東西了。

 

如果能達到洞山良價禪師的悟境,“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他就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嘛。

 

你對所有的現象,都能了了分明,既知我,亦知非

我,還能心無掛礙。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那種種執著、牽掛、

煩惱的身心從未離開我的本來面目,而是把我的本

來面目遮掩住了。

 

一旦離開了煩惱、執著,本來面目終於現前。

 

所以,開悟後的我是本來面目,看破,放下後的我,

是本來面目,當然不是那個執著的我、煩惱的我了。

 

我還是我,只是看破,放下了,沒有煩惱了,這才見

本來面目,才是得大自在。可見,只要你放下,佛性

便顯現出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