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師表-緬懷法鼓山聖嚴法師

〝緬懷法鼓山聖嚴法師研討會〞上的致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  覺 真 法師

65年前,我和他都是南通狼山廣教寺的小沙彌。

我住白衣庵,他住法聚庵,住分兩房,寺則一家。
他進山門早,我是他的師弟。

 

  如一片白雲淡然飄去,如一泓清泉汩汩流過;

如一輪皓日冉冉西下,如一片山花輕輕飄落;如一

曲笛聲悠悠遠揚,如千江月影默默沉寂。一瞬間,

生死了脫;八十歲,壽與佛同。這就是色身化去、

法身永住的聖嚴上人。

  一位詩人說:〝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借用過來,我想,前一句,說的正是我;

後一句說的正是聖公上人。

  今天,浸會大學國事學會諸位才俊大德,倡議舉辦

〝現代佛教論述中的公民社會與新倫理──緬懷法鼓山

聖嚴法師研討會〞,匯聚本港專家學者,教界諸賢,緬懷

先哲,分享研究,我十分感恩。我感恩這次盛會的召開;

我感恩諸位大德的出席;我感恩有這樣的勝緣,能前來參

與對聖公上人的追思和緬懷。

  作為自太虛大師、印順導師以來當代佛教史上的一位

碩果纍纍、著作等身的文化僧、學問僧;作為推動中國佛教、

中國禪學走向世界、走向跨文化國際領域的一位賢聖僧;

聖嚴長老有他獨特的建樹,有他獨特的貢獻,有他獨特的

成就。他是無可替代的。

  我說他〝無可替代〞,是他在中國當代佛教史上確立了

師文化的典範,恢復了我們失傳已久的師道尊嚴。兩千年中

國佛教的萬德莊嚴,人天眼目,祖燈長明,燈燈相續,靠誰

承傳?師也。不能繼往,如何開來?繼往的重擔,在誰?

師也。開來的重擔,在誰?師也。師,是中華民族文化承傳

的脊樑。聖嚴上人創辦法鼓山文教體系,自己言傳身教,在

在體現了一位師的責任。師的任務,就是教化。教化的內容

就是文化的傳承。〝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可惜,中國〝

師文化〞的傳統,到秦王嬴政,就變味了。焚書坑儒,以吏

為師,從此,〝師〞納入官本位,失去了獨立人格,成了依附

群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九儒十丏,位居老九。聖公上人

的光輝,正是照亮了師道尊嚴的一盞明燈,他沒有依附

性,特立獨行,以法為師,以戒為師。這是真正的人天師表,

法門棟樑,這正是他的無可替代。

 

  我今天對諸位的感恩,更源於我與聖公上人自幼以來的

重重法誼。

  65年前,我和他都是南通狼山廣教寺的小沙彌。

我住白衣庵,他住法聚庵,住分兩房,寺則一家。

他進山門早,我是他的師弟。

  62年前,我和他都是上海靜安寺佛學院的學僧,

他是我的老學長,我是他同班年齡最小的同學。

  50年前,他投東初老人門下,是東初師祖的嫡

傳弟子。我的恩師茗山上人,是東初老人法嗣,接法後,

繼任江蘇焦山定慧寺方丈。因此,聖嚴上人是我師叔,

我成了他同門的徒侄。

  多年前,我在佛學院講課,講《印度佛教史》、

《比較宗教學》、講《戒律學綱要》,用的都是

聖公上人的本子,我又成了他的讀者,成了他的佛學

思想與學術成果的傳播者。

  65年法誼,翻過去,是一頁又一頁歷史。歷史成就了

人的悲歡離合,也成就了〝空裡有哭笑〞,復得返自然。

 

  大師往矣,大師還會乘願再來。

  我感恩聖公上人,我感恩今天到會的諸位大德!

  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