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在心中--星雲說偈90
根據佛經記載,過去佛陀在靈鷲山說法,有「百萬人天與會
聽法」的盛況。相隔了兩千六百多年,仍有不少人不辭路途
遙遠,要到佛陀說法的聖地巡禮聖蹟。
「誰云鷲嶺佛難逢,佛在心中哪有蹤?」誰說靈鷲山頂很難
遇到佛?要在「靈山會上」與佛相逢,真的很困難嗎?古德
有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
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你不要以為佛陀只有在靈鷲山上,
你萬里迢迢到靈鷲山去找佛,即使到了靈山,也不見得能見
得到佛陀。那麼,佛陀在哪裡呢?佛陀在我們的心中,人人
心中有個靈山塔,只要把自己的心修好,心中的自性佛就會
現前;沒有修好這一顆心,心裡面也不會顯現出佛的蹤跡。
現在的人千山萬水、萬水千山的到處去朝山、參訪,如果沒
有正信,沒有悟道,都是「空費草鞋錢」,只能算是一趟觀
光遊歷而已。
「涉水登山空負累,不如端坐自家供。」如果你想見到如來
的莊嚴身相,要懺悔、反觀自性,不一定要涉水登山的參訪
聖蹟,勞碌不休地奔波。我們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裡,就有
無盡的寶藏了。
唐代的無盡藏比丘尼悟道時寫了一首詩偈:「終日尋春不見
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說明了「即心即佛」,勸勉大家不要再終日汲汲於心外求
佛覓法;只要「端坐自家供」,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參究,慢
慢地,佛性自然會從心底顯現。
這首詩偈啟示我們,一個人學道求法,最要緊的是找回自己
,而不能只是在外相、外境上覓求。心外的境界,心外的諸
相,終究都不是自己的;若能反自觀照,照見自己的真如佛
性,找到自己的自在,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便能豁然感受
山川宇宙大放光明,人生處處鳥語花香,這是多麼美妙的人
生境地!
誰云鷲嶺佛難逢,佛在心中哪有蹤?
涉水登山空負累,不如端坐自家供。
——清.佛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