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天池之旅—隨師散記(四)
這次老法師受邀到此地講學
順到接受大自然的挑戰
爬了一千多階
一般年輕人都氣喘噓噓
而八十幾歲的長輩能攻頂
我們應該給他 拍拍手才對…
沿途下雨 視線不好 又濕滑 又冷
過程十分辛苦 與您分享…
加油加油....
看那長老後面的友人表情 就知道有多累....
爬了一千多階
一般年輕人都氣喘噓噓
而八十幾歲的長輩能攻頂
我們應該給他 拍拍手才對…
第一千階 不容易啊....
快到了....
煙霧瀰漫 未能一睹廬山真面目 稍有遺憾....
資料引用:維基百科長白山天池
「天池」是由1702年火山噴發後火山口積水自然形成的火山口天然湖。天池成橢圓形,
水面海拔2194米,面積為9.165平方公里,周長14.4公里,水深平均204米,最深373米。
水量為19億5,500萬立方公呎,水質相當純淨,無高等生物。由於海拔高加之所處緯度也高
,湖水溫度終年較低,夏季只有8-10攝氏度,冰期也較長,從11月到次年6月中旬長達7月。
冬季湖面冰層很厚,可達1米左右,天池周邊岩壁陡峭,高峰林立,高大的白頭山火山體成為
太平洋海洋氣流和西伯利亞大陸氣流的屏障,迫使兩股氣流上升並在火山口附近交匯,造成
白頭山的降水量和相對濕度都比山下高很多。
天池雖然降雨量充沛,且水質純淨,但鮮有魚類出沒。有分析認為夏季天池涼爽短促,冬季嚴寒
,冰封期長,水中含氧量極低,且周遭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天池不具備魚類生存條件。但參照
2010年11月25-26的《走進科學》中長白山自然博物館朴館長所描述,自從80年代末開始就已經
有魚類出現,有的長達50厘米,例如「花羔紅點鮭」,但由於長白山天池為中朝共同擁有,所以
不排除朝方做魚類存活實驗而將魚類養放於天池中的可能性。
[編輯] 火山
天池火山曾有多次噴發,公元1199年-1200年的大噴發被認為是全球近2000年來最大的火山噴
發事件之一,當時噴出的火山灰甚至降落遠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正是那次噴發後,由於火山
口的塌陷和匯聚使得天池成為今天的規模。長白山天池火山口周圍群峰林立,其中超過2500米
的山峰就有16座,山頂幾乎全由5000-8000年前噴發的火山灰和淡黃色的浮石所覆蓋。自1199年
大噴發以來,長白山火山曾有過三次間歇的小規模噴發:1597年、1668年、1702年。同時長白山
火山監測站也是科學家們監控的場所,從2002年後,長白山處於一個較為活躍的時期,有過數次
火山地震和微型群震發生,其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是在2002年11月,前後達10多天。最強烈的是
2003年8月和10月兩次,達到3.0級;而震動最密集的是在2003年11月25日,一天內發生了160
多次微震。
[編輯] 主權
1712年,清政府與朝鮮官員在白頭山分水嶺確定界碑。天池原全屬中國,中朝蜜月期,朝方派人
來華,表示天池是偉大的金日成將軍革命事業的發祥地,提出分其一角的要求。當時中國的最高
決策者毛澤東考慮要當「世界革命領袖」,便同意了朝方的請求,同時連同分水嶺東側的三座山
峰也一併劃給朝鮮。朝方得到一部分天池後立刻將白頭峰改名「將軍峰」。1962年的中朝邊界條
約規定國境線通過天池,重申了清朝時的邊界協議。
朝鮮古地圖大東輿地圖中未包括延邊,也說明了長白山天池在中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