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朗月,勝水名山,

偶與我逢,便為我有

 

名句誕生

故我書無印記,

硯無銘識,正如好花朗月,勝水名山,

偶與我逢,便為我有;迨雲煙過眼,不復問為誰家物矣。

 ——紀昀〈卷七‧如是我聞一〉

 

 

 

 

讀懂名句

我的書沒有蓋上自己的印章,硯台上也沒有題字,就好像美

麗的鮮花、皎潔的明月、名山勝水,偶然和我相逢,便為我

所欣賞;等到一切如雲煙從眼前閃過,就不再去追問它們又

被誰擁有了。

 

 

名句故事

紀昀在本篇文中是勸諫世人對於身後名、身後物,當豁達以

對,他提到了兩個從清代藏書家錢遵王所著《讀書敏求記》

中的故事。

 

一是明代的藏書家趙清常過世之後,子孫把他遺留下的書籍都

賣掉了,於是武康山中大白天聽見鬼哭的聲音;另一是明代壽

甯侯張巒的子孫,把故宅拆賣得差不多了,最後還把大廳的木

頭賣給了紀昀的先祖父,據說拆卸木頭的那一天,柱子裡還傳

出哭聲。

 

這兩個小故事體現死者對於身後事的執著,紀昀對此不以為然。

 

紀昀曾經告訴他的同僚董曲江:「自己百年以後,如果使用過

的東西,被鑑賞家指名說:『這是紀曉嵐用過的東西。』也是

一段佳話,還有什麼遺憾呢?」董曲江則認為紀昀這樣的說法

,還是對身後的「名」有所執著,他說:「何必刻上名字、詩

句,去向後人打知名度呢?」董曲江這番兩袖清風的泰然,

紀昀自是推崇不已。

 

「雲煙過眼」出自蘇軾的〈寶繪堂記〉。紀昀在文中自述年少

時喜歡書畫,現在看見喜歡的,也會想收藏,但是如果被他人

拿走,卻不會再感到可惜,因為:「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

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就像煙雲從眼前閃

過,百鳥的鳴叫從耳邊掠過,自然都歡喜地接受,但如果消失

,也不會再掛記。後人便用「雲煙過眼」,比喻事物、榮華富

貴很快就會成為過去,不必太在意。

 

新說名句

對身後事不必強求,對於在世的富貴名利也是一樣,紀昀認為

這就是「物各有主,非人力可強求」,並以高梅村所說的故事

做為例子。

 

話說有兩個人一同趕路回家,其中一人停下來小解,踢起一塊

瓦片,下面竟有一個罈子,罈子上面卻刻著同行的另一人的姓

。他不想讓另一人發現,便偷偷藏了起來,之後再獨自回來拿

。沒想到一打開,只見滿滿都是清水。他氣惱地一口氣喝掉。

 

當時已是夜晚,沒有可以住的地方,這個人想到那位同路人的

家裡離此不遠,於是前去借宿。不料,半夜時,他忽然上吐下

瀉,把人家的被褥都弄髒了,他很不好意思,連夜溜走了。

 

第二天天亮,這家人進來看時,只見房內到處都是銀子。可見

物確有其主,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論是名或利,都不需流連

與強求呀!(商周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