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三寶心為上乘 –人生問卷
問:我爸爸對我加入佛學社有所質疑,他說「出家人都不用
做事等著信徒供養」,我知道師父們不是那樣的人,我想要一
個能讓我爸爸心服口服的解釋,以及「供養」一詞在佛教中的
意思是什麼?有沒有不用花錢的供養?
福報禪師答:所謂「供養」,意指供食物、衣服等給佛法僧
三寶、師長、父母、亡者等。不是專指出家人而已。在早期
的供養中,最初是身體行為為主,比如衣服、飲食、臥具、
湯藥等四事供養,屬身分供養;後來亦包含純粹的精神供養
,比如:讚歎供養、禮拜供養……等之崇敬態度,屬心分供
養。
總括供養物之種類、供養方法與供養對象等,有各種不同之
分類,如有香花、合掌、慈悲、運心等四種供養;有懸繒、
燃燈、散花、燒香等四種供養;有塗香(持戒)、花鬘
(布施)、燒香(精進)、飲食(禪定)、燃燈(智慧)、
閼伽(淨水,忍辱)等六種供養;乃至於《法華經‧法師品》
之說,有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
衣服、伎樂等十種供養。
因供養可生福德,其中以三寶為大福田、最勝福田,而父母
為三界內之最勝福田。因「人能弘法,非道弘人」,而且出
家人並非無所事事,信徒以財供養,而法師以法供養,兩者
是雙向關係,功德不可思議。因此,不應以外在有形物質,
衡量無形價值。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說:「汝今在家有大福德,眾寶瓔珞
無不充足,男女眷屬安隱快樂,成就正見不謗三寶,以孝養
心恭敬尊親,起大慈悲給施孤獨,乃至螻蟻尚不加害,忍辱
為衣,慈悲為室,尊敬有德,心無憍慢,憐愍一切猶如赤子
。不貪財利常修喜捨,供養三寶心無厭足,為法捨身而無吝
惜。如是白衣雖不出家,已具無量無邊功德。」因此,以正
見、慈悲之心供養,能得無量無邊功德,若心有悔,則功德
有差矣。
尤其,「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須知僧在則法在,法
在則佛在,可令正法永存,所以不可以有形價值觀衡量。
來源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