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年養成--星雲禪話
宋代泐潭(江西)的湛堂文準禪師,是黃龍慧南禪師
的後世門下,為寶峰克文禪師之法嗣。
湛堂文準剛剃髮出家時,曾參謁梁山乘禪師,請問什麼
是戒法大義。
梁山乘禪師端詳著眼前這位還沒有受具足戒的學僧,
心想,真不知天高地厚,於是毫不客氣地呵斥:
「你這個驅烏沙彌,都還沒有受戒,就想要了解戒律的
大義嗎?」
梁山乘禪師講過以後,文準並沒有被這番話嚇住,只是
沉著且自信地拱手作禮,問說:「我們的禪堂是戒嗎?
我們的禪師是戒嗎?我們的戒壇是戒嗎?我們的戒堂是
戒嗎?我們的得戒阿闍黎是戒嗎?我若不懂,那怎麼受
戒呢?」
文準這麼一連串的詢問,讓梁山乘禪師大為驚歎。他覺
得這個性格急躁的沙彌,雖然講話冒犯,倒也還正直有
道,於是對他說:「不要胡說亂道,你想問戒法,就好
好修行,安住身心,十年後再來問我。」
後來,文準到寶峰克文禪師的道場參學,他安住修道,
不攀緣、不外出,挑柴擔水,典座行堂,種種作務,隨
眾生活,認真持戒參禪。
時光迅速,十年一晃過去了,某天清晨,文準沐浴更衣
,搭衣持具,準備到方丈室去請求開示。走到半途,忽
然心中一亮,像石火電光一般,心中的疑雲全部破除。
文準當下愣住,待回神過來後,即刻向遠方遙拜,
並說:「感謝和尚,若非您當初的『十年之約』,我那
有今日呢?」
禪悟,有的是頓悟,一句話就消除迷惘,即刻見道;有
的則需要時間,也就是所謂的漸修,即使十年也不算長
。文準禪師應該算是頂尖的人物,就是因為老師叫他安
住身心,常住十年,他能夠以這句話信受奉行,所以才
能因緣成熟,各種悟道的條件都具備了,他還能不悟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