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七

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

 

4.我需要的是什麼?或者,

 

我不知道的需要是什麼?

 

這是從前面兩個問題來的。前面的兩個問題一說

 

要找到真我,一說,人本來就是佛。當然,我最需

 

要的就是回到真我,回到本來面目,回到佛的自覺。

 

可是我們卻不知道這個需要。西方的馬斯洛(Maslew

 

Abraham Harold 1908 1970 )說:人有五個層次的需要。

 

即人有生存、安全、歸屬、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恐怕是一切生物包括動物、

 

 

植物、微生物也都有這個需要的。

 

而歸屬感、被尊重,這是人的最人性的需要了。

 

自我實現,這個層次就高了。這個實現,決不是我要

 

“房子、票子、車子”,有了“房子、票子、車子”

 

就叫“自我實現”了。真正的自我實現是找到人的精

 

神家園,找到生命的歸屬,找到真我,實現自己本來

 

就是佛。

 

日本和尚雪舟,是十六世紀時日本的畫聖。

他幼年因家貧,不得不到廟裏去當了小和尚。

但他酷愛畫畫,以致常因學畫而忘了念經。

所以,他一再受到師父的責駡。

 

  有一次,師父見他畫畫入迷,“屢教不改”

,下狠心將他的雙手反綁,捆在寺裏的一根柱子

上。雪舟很傷心,淚如泉湧,點點落在地上,

想不到,這竟激發了雪舟的靈感──他用腳趾,

醮著淚水,在地上畫出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老鼠。

 

師父見了,很受感動,認定這個孩子必有出息

──後來的雪舟,果然成了一代宗師

 

誰沒有眼淚,誰沒有哭過?別人的流淚是悲哀,是憂傷,

是無奈,是痛苦,可是,雪舟的流淚,是堅強,是上進,

是奮鬥,是感悟,是創造,是無處不在的尋找自我實現。

 

我又聯想到我國古代的孔子、孟子,以至後來的諸葛亮、

王安石、辛棄疾,他們幾乎一生顛沛流離,困境重重,

到處碰壁,他們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拼搏精神,是

不是一種失敗?一種沮喪?一種無奈?一種悲劇呢?

 

不,我不認為,他們也沒有這樣認為,他們都是一種實

驗,一種探索,一種領悟,他們都是在尋找他們的“自

我實現”。

 

可是,德國的費爾巴哈(Feuerbach  1804-1872)曾經在

談到人類導向宗教的必然時,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

 

他說:“宗教的前提,是意志與能力之間、願望與獲得

之間、目的與結果之間、想像與實際之間、思想與存在

之間的對立或矛盾。

 

”費爾巴哈說對了,人豈只是在這些對立或矛盾中生活,

人,一刻也沒有離開人我、主客、內外、現實與理想、

個別與普遍、部分與整體、一與多、有與無、時間與空

間、短暫與永恆,等等對立與緊張。所以,講人的昇華,

人的超越,人的價值的實現,才有了偉大的意義。因為,

你不昇華,你不超越,你不實現人的真正價值,你就永

遠生活在對立、矛盾和緊張的悖論之中。什麼是悖論?

 

吃力不討好,有好心沒好報,做好事不得好,做了許多

好事落得一身痛。用詩人海涅的話,叫“我播下的是龍

種,收穫的卻是跳蚤”。這就是悖論。今天,悖論,也

叫吊詭Paradox)。

 

人就生活在悖論之中,人的確過得很吊詭。我還可以再

舉一例:有些人,他長期以來,都以為他是在做好事,

其實,他做的好事越多,製造的麻煩越大,產生的結果

越壞。

 

我們就有三種工作,一種是解決問題的工作,一種是可

做可不做的工作,一種是工作越多,製造的麻煩就越多,

造成的影響也越壞。

 

有一些好心人,他有了錢,他就想做好事,誰有困難他

就幫助。人家得了幫助,吃現成,就不思進取了,坐享

其成。沒有了,再要,不給,就報復,就找麻煩。壞了,

好事成了壞事,他也煩惱不已,陷入了一個是幫好還是

不幫好的怪圈。

 

我再舉一個悖論的例子:

 

  你當領導,你當老闆,你當頭頭,你就得受氣。

你當香港特首,你就準備好受香港六百七十萬人的氣。

 

受邦之垢,是謂社稷主;受邦不祥,是為天下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的著名宰相

俾斯麥,他和當時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可

謂一對最佳拍檔。當時德國強盛,不僅因

為有這位鐵血宰相,而且也有一位能寬容

能受氣的大肚皇帝。

 

威廉一世經常回到後宮,氣得亂砸東西,

摔茶杯、扔花瓶。許多珍貴的器皿都被他

砸爛了。

 

皇后問他:“你又受了俾斯麥那老頭子的

氣了 吧?”威廉一世說:“是呀!”皇 后  

說:“那你為什麼還要受他的氣呢?

 

”威廉一世說:“這,你不懂。他是首相,

他是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下面那許多人的氣,他都要受。他受了氣,

到那裏出?就出到我身上來了。我當皇帝向

誰出呢?就只好摔東西了。

 

”你權越大,責任越重,要求你的人越多,

你就得準備受氣越多,這不是悖論嗎?這就

是很吊詭的。

 

中國的唐太宗、魏征和長孫皇后也有這樣

類似的故事:魏征是臣子,唐太宗是皇上。

誰怕誰,這不是很清楚不過的嗎?

 

可是,有一天,唐太宗正在玩一隻小鴿(鷂), 

忽然魏征來了。唐太宗怕他批評,趕緊把小鳥

藏到懷裏。魏征假裝沒有看到,故意留下來

同他談國家大事,唐太宗雖然心裏很著急,

但也毫無辦法。

 

等魏征走了,唐太宗拿出懷裏的小鳥一看,

早已返魂無術了。他傷心地回到後宮,大發

雷霆說:“我非殺掉這個田舍翁(鄉巴佬)

不可?

 

”長孫皇后一聽,問清原委,立刻穿上朝服,

向唐太宗朝拜稱賀,唐太宗說:“有什麼可

的?”

 

皇后說:“唐朝有魏征這樣的好臣子,又有

你這樣的好皇帝,這是有史以來沒有的好現

象啊!國家興盛可期,怎能不道賀呢?”唐

太宗果然息怒,不殺這個“田舍翁”了。

 

這是說領導。做被領導的,做部下,做員工,

 

也有悖論啊。

 

   朱元璋當了皇帝,有一天,他在皇宮和

馬皇后開玩笑。兩個人談笑甚歡,朱元璋突然

回到“本我”,拍了一下大腿,跳起來說:“

想不到我朱元璋也能當上皇帝!”手舞足蹈,

露出了過去討飯時的本相,這當然是很失態的。

 

 他沒有注意到還有兩個侍立一旁的太監。一會

兒朱元璋出去了。馬皇后立刻對兩個太監說:

“皇帝馬上回來,你們一個裝啞巴,一個裝聾子。

記住,否則,你們兩人要沒有命了,千萬記住。

 

 ”果然,朱元璋從外面回來,一看兩個太監,

馬上想到剛才的失態,要是被這兩個太監說了

出去,那不糟了。於是問他們剛才聽到了什麼?

一個是啞巴,不會說話。一個是聾子,沒有聽到,

這才了事。馬皇后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好皇后,

她很懂得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微妙。

 

過去,經常聽人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名女人

更是難上加難。”什麼叫難?就是生活在悖論之中。古

代俗文學中有一首民歌:

 

作天難作四月天,蠶要溫暖麥要寒。行人望晴農望雨,

采桑娘子望陰天。

 

”天,作哪一種天才是好天呢?作天都難,何況作人?

所以,做領導,有人議論,做部下,戰戰兢兢,都是必

然。做朋友,代人受過,為別人出力,常受埋怨,做好

不得好,這都是難免的。

 

在現實中,人有痛苦、有壓力、有矛盾、有無奈、有煩

惱,這正說明,人需要解脫,需要超越。人能成佛,就

是一種上進,一種超越,一種昇華,一種價值實現。

 

人的超越,是生命的超越,就是超越人的局限,超越人

的悖論,超越人的不可能。這只有人才能完成這種超越。

 

人的昇華,是生命的昇華,就是從人性昇華到佛性,這

只有人才能完成這種昇華。

 

人的價值是生命的價值,就是能夠走出人我、主客、

內外、現實與理想、情感與理智、個別與普遍、時間與

空間、一與多、有與無、短暫與永恆的對立和緊張,回

到宇宙的本體。這只有人,才能實現這一價值。

 

這昇華,就是回歸真我的昇華,這超越,就是回歸真我

的超越,這價值就是回歸真正的自我。如果

用海德格爾的話說,就是“從生存中領會自己本身。

 

 

我想總括一句:人的精神家園在回歸真我(真如本性),

回歸宇宙──人與宇宙的一體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