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山不高不靈--星雲禪話
東晉時代的康僧淵,是江西豫章山的出家人,為人清
素簡約,低調淡泊,經常持誦《放光般若經》和《道
行般若經》,並且講說經中的義理,前來跟隨他學習
的僧眾相當多。
康僧淵的祖先是西域人,但他出生在長安,語言行為
無不受到中華文化深厚的影響。當時,他與康法暢、
支孝龍等沙門往來,成為同參道友,並且和支敏度一
同渡江遊化。
康僧淵與康法暢經常手中持著一把拂塵,太尉庾亮看
到了非常歡喜,開口問說:「為什麼這拂塵可以常在
你們手上?這麼好的東西,怎麼留得住呢?」
康僧淵笑笑回答說:「廉者不取,貪者不與,所在常
在也!」庾亮當下語塞。
康僧淵鼻高眼深,輪廓明顯,容貌相當端正。有一回
,大臣王導戲謔他說:「你為什麼鼻子那麼高?眼睛
那麼深呢?」
康僧淵聞言,紋風不動,淡淡地回答說:「鼻者面之
山,眼者面之淵,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
王導一聽,不禁撫掌大笑。
從此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康僧淵是西域人士。西域的
民族和漢地的民族長相有所不同,他們的五官輪廓特
別明顯,所以招來大臣王導的嘲笑。但是,康僧淵也
不是等閒人物,說出了「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
清」的話,說明了,臉上高鼻深目不重要,明境、悟
道才重要啊!
康僧淵平常隨緣度眾,遇到王導的批評戲謔,他也能
聽之淡然,隨緣化導,真是言行一致之大德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