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滿目青山一任看-星雲禪話

 

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晚年築居在廬山的蓮花峰下,

自號「濂溪」,人稱「濂溪先生」。
當時,佛印了元禪師正好住持廬山歸宗寺,周敦頤

藉著地利之便,經常到寺裡拜訪佛印禪師,並與他

談禪論道。
有一天,周敦頤問佛印禪師:「請問禪師,《中庸》

有一句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為什

麼禪門裡又說『無心是道』呢?」
佛印禪師簡潔地回答他:「疑則別參!」
周敦頤仍不死心,繼續追問:「參則不無,禪師,

究竟『道』是什麼?」
佛印禪師說:「滿目青山一任看!」意思是告訴他,

舉凡眼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道,何必再問呢?
周敦頤聽了之後滿懷歡喜,醉心於這樣的境界,對

佛印禪師更加敬佩了。
又有一次,他看到窗外新長出來的嫩草生氣盎然,

心中若有所悟,不禁讚歎:「這正是我心中的意

境啊!」於是寫了一首詩偈呈給佛印禪師:

「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會豁幽潛;
  草深窗外松當道,盡日令人看不厭。」

佛印禪師也以一首詩偈應和:

「大道體寬無不在,何拘動植與飛潛;
  行觀坐看了無礙,色見聲求心自厭。


自古以來,文人學士都喜歡與一些有學問的高僧

來,成為方外之交。例如李翱與藥山惟儼禪師、

韓愈與大顛寶通禪師、白居易與鳥窠道林禪師、

梁武帝與寶誌禪師等,宋朝的佛印禪師與蘇東坡、

周敦頤也互為好友,蘇、周兩人分別是文學家、

理學家,也可以說都從禪立足而發展他們的人生

境界。他們彼此唱和,寄託人生的另外一種境界,

吾人今日有會意麼?

 
http://tw.myblog.yahoo.com/dream-888888/article?mid=93285&prev=93955&next=93249&l=f&fid=34u::引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勤珍 的頭像
    黃勤珍

    悟徹人生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