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物無物 見物無己作者:喜壯

 

「見物無物,見物無己本」是佛經的偈語,指的是

「相本無相」,所見所聞並非事物本相,只是人的想像。

勸人不拘擬,也有人把這句話延伸為,不取不貪,

不私不據。

有人一看到花就想採回家供養瓶中,自已觀賞。

一看到鳥就想抓回家,養在籠中供自己把玩。

有財富就想據為己有,有權勢就想一把抓,

事事物物以己為念。

想一想,花在大地,迎風開放。

鳥在自然,悠遊自在,大家都可欣賞,

何必一定要據為己有?

這完全是私心作祟。

古有明訓,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但自私會破壞人我的關係,影響群體和諧,

阻礙社會進步,因此每個人要把自私心壓至最低,

盡量兼顧他人利益。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一個多麼美好,

多麼和樂,多麼愉快的社會。

一旦我們能「見物無物」、「見物無己」,

沒有自私,沒有自利,甚至會先考慮他人,

考慮公眾,或在公與私之間取決平衡點,

有福同享,共存共榮,才是完美。

(喜壯)人間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