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四十二

 

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

 

 

3. “心結”是怎麼來的?

 

   

人的可悲就在這裏不識“自己”,不識自家本來面目。

 

我從報紙上曾經讀到一則記者的專題報導,題目是

《心理諮詢:要解心結》。這個題目很吸引我。

 

“心結”是怎麼來的?又怎樣“解”這個“心結”呢?

 

文中提供了一些資料,某市有四十九所醫院開設健康

諮詢門診部,從業人員達到一百三十九人。

 

而該市有各類心理障礙的人,約有六十萬。在香港,

每天的報紙上,幾乎都有燒炭死、跳樓亡、服毒藥等

等自殺的消息。

 

生命只有一次。為什麼這樣作賤自己的生命?

 

如果說,已經遭受某種沉重的打擊了,為什麼還要自

我折磨,再造成自己加給自己的二度傷害呢?

 

幸福,痛苦,順境,逆境,都是一種人生狀態。

 

也許事情已經無法改變,但完全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

自心,自心一變,境界大開。

 

可見,研究“心”的學問,破除心的迷誤,如何強心

護心,真是一個社會性的大課題了。

 

唐代石頭希遷禪師給我們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偈語:

   

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只麼行。

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

 

久遠以來,我們每個人都和一個最親近的人住在一起,

“從來共住”卻“不知名”。他是誰呢?

 

就是我們自己的(人人本有的)真如佛性。

人的可悲就在這裏,不識“自己”,不識自家本來面目。

 

怎樣才能“任運”隨緣,相互攜帶,相互幫助過上自

由自在的生活呢?

 

現在社會上,許多人不懂得順緣隨緣,當然不能隨境

自在。不能隨境自在,也就不容易安住。連安住都做

不到,還談什麼隨心度眾、廣結法緣呢?

 

世間多少麻煩、是非、不快,都由不認識自己而起。

 

古來那些“上賢”尚且不能認識自己,更何況我們這些

凡流眾生呢?不明白自己,也就是不明白自己的心。

 

前面所談到的種種社會悲劇,心理失衡,也都從不認識

自心、不明自心而來。

 

人在失意時,就仿佛被全世界否定了一般,內心被強烈

的失落感、危機感、絕望感所包圍。無奈,無助,沮喪,

甚至不知道生命的價值、生存的意義了。

 

有的人,由於內心恐慌,在煩惱無法排解時,就會尋找

發洩的管道,酗酒,行兇,毆打親人,或者殘害自己又

毒害他人。

 

本來沒有什麼“世界末日”的來臨,可是,那些不識自

心又不知調整自心、轉變自心的人,他真的讓他的“心”

陷入“世界末日”的危機之中了。

 

不,這是一種迷,迷就產生愚。

 

愚和智的區別,就是迷和悟的區別。

 

“一念之愚”或“一念之迷”,從佛學來說,就是

煩惱心,刹那心,不是清淨心。

 

如果息滅一念,息除妄念,那就是清淨心了。

 

陷身於煩惱苦海的人,為什麼不放下一念,轉變一念,

讓自己回復一顆清淨心,平常心呢?

 

清淨心,平常心就是智慧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