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二十八

 

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

 

20. 有什麼是在生孩子之前,一定要準備的?

 

對一個生而為人的人來說,你可以不做父母,

但,你卻不可能不做兒子(兒女)。所以,要

成為一個好父母,首先就在於請先做一個好兒

子(兒女)。做不好一個好兒女,將來肯定也

做不好一個好父母。

 

李:現在很多父母都會很早就為子女安排好未來的升學

和教育,不過我想除了學校教育,可能還有其他更重要

的,好像我們的年代,父母普遍對學校教育沒有現在父

母那麼緊張,但他們的一言一行對我卻影響很大,例如

守諾言,到現在我都視為第一要則。

 

所以我想問法師:有什麼是在準備生孩子之前,一定要

準備的?

 

覺真: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很有普遍性,恐怕很

多即將做父母、即將生孩子的人都沒有思考過。

 

我認為,一定要準備的,就是給孩子一個搖籃,這個搖

籃、就是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像“家”的“家”。

 

沒有一個像樣的家,孩子生下來怎麼辦?

 

總不能永遠住在醫院的婦產科吧?

 

家是孩子來到人間第一個生存的、生長的生活的環境

(第二個是學校,第三個是社會),這個第一個太重

要了。

 

家是國家的基礎,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個搖籃。

 

客行千里——人生作客;賓至如歸——找到了回家的

感覺。家多麼重要,沒有家,人怎麼生活、生存、生長?

 

我生於一九三三年,小時侯最愛唱、也最怕唱的一首歌,

就是“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這是家的呼喚啊!

你要為人父母,你能不為孩子準備一個家嗎?

 

我們的古人很重視家,夫婦和而後家道成,這是家道,

“克紹箕”,“克繩祖武”,這是家風。

 

“詩書傳家”,“耕讀傳家”,這是家傳。

 

修身齊家,這是治國平天下的根基。

 

阿彌陀佛,請給孩子準備一個完整的家吧!

完整的家不是破碎的家。

完整的家是美好的家,不是醜陋的家。

完整的家是積善之家,不是作惡之家。

完整的家,是健康的家,不是病態的家。

完整的家,是溫馨的家,不是鉤心鬥角,爭爭吵吵的家。

完整的家,是一個有教養的家,不是“養不教”的糊

塗之家。

這樣的家,不但剛出生的孩子需要,入學之前的孩子

需要,長大成人的人需要,即使老年人或退休之後的

長者也都需要。

家,這是應該為孩子準備好的第一個生態環境。

 

李:“完整的家”,四個字雖然簡單,但是在這現代

社會,這種幸福看似容易,但實際上則是難尋的。

 

至於“家道”、“家風”和“家傳”,聽上去十分傳統,

不過是每一個年代都合用的。

 

我想現在,未必是繼承父業,我指的應該是學習父母的

處世和品格。

 

但要有好的東西給人繼承才可以啊!所以我想問法師:

如何可以成為一個好父母?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

 

覺真:對一個生而為人的人來說,你可以不做父母,

但,你卻不可能不做兒子(兒女)。所以,要成為一

個好父母,首先就在於請先做一個好兒子(兒女)。

 

做不好一個好兒女,將來肯定也做不好一個好父母。

 

怎麼樣才算一個好父母?恐怕各人有各人的標準,很

難有一個統一公認的“好父母”準則。

 

人的差異性很大,人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生活目標,

不同的品性。“好父母”,恐怕也是見仁見智的。

 

父母總是關心兒女,愛護兒女,保護兒女,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這沒有異議。

 

問題在怎樣關心?怎樣愛護?怎樣保護?怎樣“望”?

怎樣“成”?這是一個方面。

 

還有另一個方面,即兒女是你關心的物件,愛護的物件。

兒女也是人,當然也有各種各樣的差異。

 

“一娘生九子”,意思是:同一個父母,生了九個兒女,

九個兒女會各各不同。

 

父母的基因相同,而他們各人自己帶來的“種子”不同,

(種子,是佛家語)可見,做一個好父母,不清楚這一

點,也是不行的。

 

我想一切從實際出發,從效果出發。

 

符合實際,又有好的效果,這就是好父母。

 

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這可是一個大題目了。

 

我們不能要求每一位父母都是兒童教育家、都是兒童

心理學家、這不可能啊!即使你是兒童教育家,兒童

心理學家,也未必就是能成功教養好自己孩子的好父母。

 

我想提醒為人父母者幾點:

 

教育與教養: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立足點都在教,

但是兩者的區別,也很微妙。

 

我個人認為,教育,多重於知識,道理,文化素質;

教養,多重于美德,品性,道德素質。正因為兩者不

可分離,所以,人之養成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複雜工程。

 

佛教講中道:不能沒有苦,人要識苦,刻苦,耐苦,

但是太苦了,人會失去信心,不能沒有樂,人要快樂,

知樂,常樂,但是太樂了,人會放逸,放縱。

 

愛之深,責之嚴,都沒有錯。但太愛了,變成了溺愛,

愛就成了害;太嚴了,變成了苛嚴,酷烈,這嚴就成了

反抗逆反的因。

 

凡事不能過度,所以叫寬嚴有度,要慮到接受與效果。

 

佛教的中道義才是正道,妙道。

 

不要忘記,我們自己曾經也是孩子。孩子天真無邪,

孩子的錯誤,不同于成人的錯誤。在孩子面前,不要情

緒化,不要激氣,不要總認為自己絕對正確,盛氣淩人;

要引導孩子自己做出判斷,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這是錯誤,

對孩子平等相待,呵護有加,這是一顆父母心。

 

永遠記住: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孩子很會從模仿中學習。要培養孩

子好的習慣,從小養成好習慣,那麼,大人的習慣和言

行舉止就必須注意了。

 

這種潛移默化,影響至深,不可忽視。

 

民間所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大概

就從這裏來的吧!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如何成為一個好父母?如何教

養自己的孩子?這可是一門大學問。 

 

我想,還要舉出孔老夫子的話:“因材施教”、“有教

無類”、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並請即將為人父母者引作座右銘,好嗎?

 

李:法師,有時看見有些小孩的皮行為,可能正是模

仿自己的父母。

 

孩子就像白麵包,父母的言行就像各式的餡,美味與

否?正道與否?就是父母為孩子塗上的。

 

成長不一定要成為偉人或巨富,但能立天地,懂得關

懷自己和別人,未來將會更美,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啊!

 

後記: 長老的叮嚀...

 

永遠記住: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就像白麵包,父母的言行就像各式的餡,美味與

否?正道與否?就是父母為孩子塗上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