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五
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問
2.我是誰?或者,誰是我?
新疆的阿凡提,有個故事:他為了不忘記是“我”,
給自己的胸前掛了一個牌子。牌子在,就是“我”
在。
有一個朋友同他開玩笑,把這塊牌子,悄悄掛到了
朋友的身上。阿凡提見了,大吃一驚:“今天晚上
回家,是我回家呢?還是你回家呢?說我是我,我
沒有了牌子。說你不是我,你卻又掛了我的牌子。”
阿凡提是用“牌子”來指認“我”。
我叫“覺真”。師父還沒有見到我,就為我把這個
名字取好了。他告訴我,我的法名是“乘幻”,
(乘字輩),號“覺真”,這是從一副對聯來的:
閱遍塵寰原是幻
窮研妙理急歸真
師父用這個名字,對我表達了一種急不及待的盼望、
囑咐和期待。就是希望我趕快回家,回到本真的自我。
所以,我叫“覺真”。但是,覺真,是我嗎?我是
覺真嗎?正如同魯迅把他筆下的主人公,叫作阿Q,
曹雪芹把他筆下的主人公叫作賈寶玉,這只是一個
符號。符號當然不是我。
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可以叫出來的稱呼,就不是永恆的稱呼。(一般的
命名,只是標誌某一事物,卻不可能標誌永恆)。
馬,是常名,是永恆的,某一匹馬,就是名,它會
死去,會消失,而“馬”不會消失。
無名,是天地初始的本然狀態,有名才像母親一樣
培育了萬物,有了萬物的認知。
那麼,身體是我嗎?哪個身體是“我”呢?我今年
七十八歲。身體步向老邁了。是嬰兒時的那個身體
是我?是孩提時的身體是我?是小學時的我是我?
是中學、大學時的我是我?是中年、壯年時的身體
是我?是昨天的我是我?還是明天的我是我?是外
表的我是我?還是內心的我是我?
“滾滾長江東逝水”,你在長江邊上,看到東去江
水,前浪已去,後浪又來,水流不斷,但早已不是
原來的那個“水”了。我在這裏,前一分鐘,與後
一分鐘,也已不是原來的我了。今我非故我,究竟
誰是我?
西方的佛洛德(Sigmund Freud l856-1939)把人分為:
本我、自我、超我,這就有了三個我。他說:
本我,(是完全無意識的,是潛意識部分。是人的
所有原始、非理性的本能,本我是欲望 無窮,但
求滿足,衝動起來,不擇手段。支配本我的是享樂
原則、欲望原則。)人在本能的境界。
自我,(是本我的一部分。人出生後,在現實中,
由本我發展而來的需求,如果不能滿足,他必須接
受現實的限制,學會如何適應現實。這一部分便是
個體的意識層次。支配自我的是現實原則、功利原則。)
人在功利境界。
超我,(是自我的一部分。人大約從四歲到五歲左右
就發展而成了。它內化了父母權威、學校教育和社
會道德。也就是說,超我大部分是無意識。有意識
的那一部分就是良心,是道德規範。超我是堅持道
德原則的,不能越雷池半步。超我對自我的壓迫,
就是人的內疚與慚愧。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則。)
人在道德境界。
而我們佛教追求的是真我,比佛洛德又高了一個層
次,他所說的本我、自我、超我,仍然是現象世界
的,並不真實的那個我。而真我,才是我應該找回
來的我,也就是我師父為我取名“覺真”的真實義。
自從柏拉圖以來,把真理置於理性之中,自然世界
變成了與心靈是對立的物件世界。人也成了物質世
界的對立面。科學技術發展了,人被科學技術控制
了,市場全球化、全球一體化,市場控制了人,人
又被市場控制了。人成了無家可歸的人。海德格爾
(Martin.Heidegger)有句名言:“今天的人類已經
難以和本真自我相逢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