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最不知道的是什麼?-覺真長老

 

                         

   以研究人、研究人的本性、研究人的異化、研究人的存在而聞名於世的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在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痛苦體驗之後,他對於人可以出賣別人,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那樣凶殘、謀害與不公,總想找出其原因。他終於從希伯來民族的《創世紀》中找到了最原始的源頭:

   亞當與夏娃犯罪。上帝詢問:“亞當!你在哪裡?”

“上帝!我不好意思見你。”亞當躲在叢林裡答非所問。

   “奇怪了,是否你偷吃了禁果,而不好意思見人?”上帝追問。

   “是你造給我的那個女人叫我吃的!”上帝靜默了一會兒。

   “夏娃!你為什麼叫你丈夫吃那禁果?”

   “是那條蛇叫我吃的!”夏娃同樣推諉著。

 

   這是在《聖經》中也有記載的一個著名故事。從這個故事,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四點:1、人能知錯,知愧,但是,人會推()2、人會掩蓋自己。3、人容易上當,太過相信別人。4、人對自己不負責任。一定要查責任,責任都在別人那。把這四點,集中到一點,就是人不知道自己有責任。所以海德格爾終於找到了人類從最初就具有不負責任的原始性格。

 

   據說哲學界一致公認的是:海德格爾的最大貢獻在於他用最有說服力的分析,把人性赤裸的存在,揭示出來,從而告訴我們只有用解放人性中的責任感,才能打通人際之間的友愛關係,以人與人之間的整體性──亦即人類的整體性,來完成人的真正存在,以人類的整體意識來完成人生在世的生存目的。

 

   我這只不過借用海德格爾的“發現”作為一個引子,來印證我們佛教徒的理想和誓願。我們一早上殿,先誦偈: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恒沙眾。

         將此身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這是我們皈依三寶,身入佛門時所發四宏誓願、增上誓願的形象化說法。都是說的眾生有苦,菩薩有悲,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就是佛菩薩的責任自覺。佛經中常講,如母憶子,如母憐子,母子天性,子苦母救,這就是母親的責任自覺。馬克思說:無產階級要首先解放全人類,只有解放了全人類,無產階級才能最終解放自己,這就是馬克思的責任自覺,無產階級的責任自覺。

 

海德格爾呼喚人類要從不負責任轉到盡責任,只有人人盡責任,人人都有責任自覺,那麼,人的存在才能真正實現。可見海德格爾的呼喚同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的呼喚是完全一致的。

 

   年來從報紙上,常讀到十幾歲的孩子,離家出走的報導,香港有大陸也有,電視台還有專題節目,經常討論。佛教講因緣。離家有離家的因,出走有出走的緣。一個孩子,正在讀書、求學、成長的年齡,忽然拋書棄家、走了,不知流落何處?怪孩子嗎?孩子有氣。怪父母嗎?父母有淚。怪老師和學校嗎?老師和學校有寃。怪社會嗎?你找不到責任人。誰都沒有責任,恰恰是誰都有責任,誰都不能沒有責任。歸根到底,當然是孩子自己本人有不可忽視的責任。

 

問題卻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責任

小皇帝(小公主)們,享受的是依賴的愛,是別人無條件給予的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愛他,爺爺奶奶姥姥愛他,學校、老師當然也愛他。他所享受的關心、體貼、照顧,全是應該的。他享受了這種愛,卻不知道自己有珍惜這種愛、維護這種愛的責任。如果有一點點關心不夠,體貼不到,照顧不周,或者稍不遂意,那就很可能一場“暴風雨”來臨,以最極端的方式,學著電影電視的情節,車站、碼頭、孤山野廟,漂泊去也。哪管你父母多少眼淚,家庭多少心血,老師多少自我譴責,學校、班級多少不安和影響,對社會又造成多少傷害!他沒有一點個人責任。──假如他知道自己有責任,也就不會離家出走了。

 

   離家出走的孩子,畢竟是少數。人類的惡行還多,偷盜、爆竊、搶劫、仇殺、色誘、強暴、謀害、欺詐,……尤其街頭公然施暴,眼見弱者被虐,遭禍,周圍觀者如堵,無人制止,無人相救,群體失語,歷史失憶,社會不公,正義何存?人,為什麼失去了責任自覺?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有責任?

 

   家庭倫常悲劇,時有所聞。父母的責任,丈夫的責任,妻子的責任,兄弟姊妹的責任──是否都已盡到自己的責任?還是不知道自己有責任?

 

   人類向大自然濫施開採,恣意掠奪,江河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失衡,大地震怒。南亞海嘯,死亡25萬,受災人口200餘萬,報由業感,共作共受。人,有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呢?有些國家,為了旅遊收入,知情不報,難辭其咎──是不是也不知道自己有責任?

 

   在某校,期末考試。學生都已坐好了,等著。一位監考老師遲到五分鐘,腋下還特意夾來兩本與考試無關的書。學生應考,他找一空位坐下,翻開帶來的書。學生考試兩小時,他在那裡看了兩個小時的書。學生反而以吃驚的眼光看看他。他不知道自己的責任?

 

   佛學,就是生命管理學。學佛,就是讓我們管好自己的生命。管好生命,就是要盡責任。盡什麼責任?盡生命角色的責任。所以,管好生命,也可以說首先是管好自己的生命角色。

 

我以老師為例吧。一個學校的教師,他大概有五種生命角色。1、知識的傳播者,(責任是傳播知識)2、團體的組織者(責任是組織好全班的教學)3、紀律的維護者(責任是管理秩序,維護集體紀律)4、家長代理人(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裏,老師的責任就要代家長照顧他們,關心他們,教育好他們)5、模範公民(言傳身教,責任就是為學生做出表率)

可見,盡責任本是盡自己的生命角色的責任。

 

   如前所述,一個正在讀書的孩子,我想也有三個生命角色:1、對父母而言,他是兒女。兒女的責任就是關心父母,孝敬父母,有維護家庭,體諒父母的責任。2、對學校而言,他是學生。學生的責任,就是尊敬老師,嚴守校規,專心致志,好好學習,掌握知識與技能,完成學業。3、對一個班級而言,他是這個團體的成員。他就有維護本團體榮譽的責任,不能給本團體造成危害。如果他知道了自己這三個生命角色的責任,他還能逃學、離家、出走嗎?

 

   話又說回來,我們身為佛徒,當行佛事。我們的生命角色是什麼呢?顧名思義:法師,是傳播佛法的老師。和尚,是人天師表。比丘,是具足四義──淨乞食、破煩惱、淨持戒、能怖魔的乞士、義士。僧,是“和合眾”,是有僧律僧儀的團體,是推廣佛法,住持佛教,弘傳三寶的集體。那麼,我們的責任是什麼呢?當然,一位出家人,一位修持者,他的生命角色還遠不止此,如前所引,四弘誓願,增上誓願,也都是我們的責任,篇幅所限,這裡就不展開了。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師兄,同修,同學,我們知道自己的責任、想過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嗎?如果沒有自己的責任自覺,豈不有辱僧格,有負法乳佛恩,能無羞愧?

 

 

                                   

  

 

覺真長老受邀於香港理工大學講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勤珍 的頭像
    黃勤珍

    悟徹人生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