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棋盤人生
過年前,幸會一位文壇老前輩,聽著一段段妙語故事,直感滿
座風生。
話題轉到下棋,老先生得意洋洋地細數平生幾次經典的戰績—
都是敗局。有次贏了自己小孫女,女孩難過地直哭,做爺爺的
一口一個「小乖乖」地,哄她繼續下第二盤。
後來小孫女長大了,成了五段國手,爺爺再怎麼叫「小乖乖」
,也不易哄到忙碌的她抽空陪自己下棋了。老先生說的雖是敗
績,神態語氣卻一派怡然自得:「棋盤若如人生,我是從失敗
的棋局去反省自己的人生!」
清初棋壇「四大家」以梁魏今居長,一日他與後輩施襄夏遊山
玩水,見一脈清泉潺潺而下,若有所指地說:「棋勢要如此流
水,當行則行,當止則止,隨其自然而不強行。」施襄夏得悟
,成為高手。
同期的范西屏著有《桃花泉弈譜》,後人並稱「桃花流水」,
意指對弈時,如桃花綻放般繽紛,終局後,則若流水過後無痕
,這是「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更美的說法。
「人心無算處,國手有輸時」,斗方的棋盤,進退殺伐雖無硝
煙,卻也毫不含糊,儼然成了人生戰場的縮影。不少人喜歡以
棋局比喻人生,有的強調前瞻、有的力吹布局,也有的暗示「
抽身要及時」;終究屬於「旁觀者清」式的設譬,不若一句「
反省自己的人生」來得真切。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