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詩》經典名句】

 

 

  名句誕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望月懷遠〉

 

讀懂名句

 

一輪明月升起於海上,你我雖天各一方卻望著同一個

月亮。有情人怨恨長夜、整晚相思情更深。滅掉燈燭後,

滿屋月色令人愛賞,披衣出房賞月、露水沾濕我的衣裳。

不能捧一把清光贈送給你,不如回房再去睡,夢中或許還

能與你共聚一堂。

 

詩人背景

 

張九齡(六七三~七四○年),唐玄宗朝進士及第,開

元十年,任職司勳員外郎,宰相中書令張說過世後,玄宗

召為中書侍郎、中書令,是接續賢相張說之後的重要宰輔

,也是開元之治最後一任賢相,因玄宗後期多聽任李林甫

用事,國事一蹶不振,張九齡也因此受到排擠貶官至荊州

,六十歲的張九齡一路仍憂心國政,卻也深感挫折,寫下

著名的〈感遇詩〉共十二首闡述心志,卻不為玄宗所知,

溘然長逝。

 

張九齡對唐代文學影響也很大,從初唐陳子昂力倡復古之

風後,首先得到張九齡的共鳴,且起而效尤,清代詩評家

施補華《峴傭說詩》即云:「唐初五言古,猶沿六朝綺靡

之習,唯陳子昂、張九齡直接漢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

,復古之功大矣。」足見張九齡對唐初文壇的貢獻。

 

名句故事

 

張九齡〈望月懷遠〉這首描寫月夜思懷遠人的詩,由於詩

自言「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因此後世也多將此

詩視為一首情詩。

 

其實對於月夜懷人的文學基調,早在古詩十九首中已經出

,張九齡在此也只是沿用著這個文學素材予以發揮。

 

漢代的〈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出戶獨徬徨,愁思當告誰。」

這首古詩情景與張九齡〈望月懷遠〉十分相近,同是晚上

宿寐難安、攬衣徘徊,思念著未歸遠人。

 

西晉的陸機也曾經摹擬這個詩題,寫出〈擬明月何皎皎〉

:「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

陸機所言「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一詞,

正為張九齡繼承、轉化改寫為「不堪盈手贈」。

 

新說名句

 

中國文學中有許多著名的寫月詩文,若從文體來區分,

大致可以謝莊的〈月賦〉、張九齡〈望月懷遠〉、蘇軾的

〈水調歌頭〉為例,這三篇分別隸屬賦、詩、詞三個體例。

 

南朝宋謝莊〈月賦〉云:「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

明月……」以美人來比擬明月,雖隔千里卻共一輪明月。

 

張九齡〈望月懷遠〉也接繼「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象,

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破題,乍看似無奇特,

卻意境雄渾廣大,別具渾融色彩,因此成為千古詠月之名

句。

 

蘇軾〈水調歌頭〉開頭即鏗鏘有力問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三篇各具其妙。有綺麗、有渾闊、有婉約,不一而同

卻團團構成千古中國人對月亮的聯想,成為詠月時不

可缺乏的元素。(商周出版社)--轉載人間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