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死”的認識誤區?-覺真法師

 

好生惡死,確是人之常情。中國民間傳統中,出言吐語,忌諱“死”字、“死”音的,各處皆不鮮見。就連“一衣帶水”

的東洋人,也忌諱“四”字,送禮以三為常規。忌諱歸忌諱,

可誰也回避不了死,不僅人回避不了,凡是生物、生命都回

避不了,都難逃此“劫”。

 

生與死相對,生又與死相連,難分難舍,相反相承。

佛經上說:“生又何嘗生?死又何嘗死?”本來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都是在一個半經的園中周流不已。所以,在前幾

篇文章中,我的命題是: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要變換一個角度說:生已包含了死,

死也包含了生。這樣說,合乎邏輯,也合乎事實。因為,人,

從生下的那一天開始,從生長、成熟都走向衰老的過程,就

是趨向於死、一天天接近於死的過程。

 

這可說生中已包含了死。而人在生命的全過程中,肌體內的

細胞組織,又時時刻刻處於新陳代謝之中,也就是說,人的

肌體就是細胞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的一種延續,才組成了生

命,這可說死中又包含了生。

 

作為家族(民族)的代代相續來看,父母死了,兒女又生下

了兒女,這意味著自己雖然死了,而自己的生命又由兒女一

代一代沿續了下去,這也可以認為是死中包含了生。可見,

生死相接,生死相依,而者不可分割,這是客觀如此,真實

如此,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生死既是如此尋常,如此必然,為什麼人類至今還對生死不

能解脫呢?為什麼對死那麼畏懼,對生那麼渴望?對死那麼

逃避,對生又那麼執著?這恐怕還是對生命的認識有太多的

迷誤。

 

迷誤之一,不懂得佛家的一期生命之說,誤以為生命只有一

次,失去了這一次,就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過去,有一位高僧大德,對時間的理解,有一種獨特的感悟。

他說:“時間有如一個密封的園環,迴圈運轉,晝夜交替,

草木枯榮,萬物生死,今年去了,明年再來。人生只是回憶

前世的一切,一個人的地球上只有一次生命的想法,乃是失

去記憶的錯覺。

 

因為時間是首尾相連,無所謂得失之別。”這是一個獨特的

見解,值得我們來重新認識自身。佛家的“一期生命”、“

乘願再來”,(西藏的活佛轉世,尋找靈童,決非虛設故事)

已經、並且還將有更多的科學證明。慧律法師在他的《死亡

的藝術》一書的前言中,有一段十分幽默的抒寫:

 

看過歌劇或話劇的人,對於戲劇結束後,演員出場謝幕時,

洋溢在臉上的表情、印象一定十分深刻。那種充滿喜悅、篤

定、感念眾緣的神情,事實上,正是這出戲的最高潮處。

 

善知識,當你在人生的舞臺上謝幕時,內心是否也滿懷著安

祥與踏實的覺受呢?如果是的話,可以肯定的,你已盡心盡

力地演出一出“深信因果,植眾德本,淨業成就”的人生大

戲。那麼,接受掌聲與讚美是相得益彰的,又何以會憂苦怖

惱而眷戀著不肯下臺呢!

 

他把人生看作一場戲,把死亡說為結束時的謝幕,應該以

“滿懷安祥與踏實的覺受”接受掌聲(而不是哭泣),接受

讚美(而不是哀傷),又何必“憂苦怖惱”,更何必“眷戀

而不肯下臺”呢?這一幕“謝幕”了,下一場開幕時,你不

是又登臺獻演了麼?佛家的死亡觀就是如此淡泊、如此正常

、如此無掛無礙。

 

迷誤之二:誤以為人生皆樂,不懂得人生來就是悲劇性的存

在,以致面對死亡,有突然之感,受不住這一打擊.

 

孔孟都講樂.獨有佛家講人生的本質是苦.佛經云:”人在

愛欲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這是人生

苦的本源,也是人生苦的真實。

 

釋迦牟尼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說:”命在呼吸之間”。

晉代李密在《陳情表》中也可憐巴巴地說:”人命微賤,

朝不慮夕。”聰明如曹孟德著,則:”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無多。”英明如毛澤東,也有”人生易老天難老”

的感歎,這些無非說明人生太短暫,生命不能永恆,生命太脆弱。

 

腦溢血,整個身體各個部分都是好好的。惟獨腦裏的一根血管

出了問題,馬上”嗚呼哀哉”;同樣,腸梗阻,身體,大腦,都是好好

,都沒有問題,就是腸子中的一段堵塞了,不通,頃刻致人於死地。

 

一分鐘之前,一個活蹦鮮跳,健康壯實的年輕人,回意外地在突然

的傷害下死去,可見,生命多麼脆弱,多麼經不住死亡的威脅。

 

面對傷害,幾乎無能為力。所以佛家時時提醒人們,惜生,護生,

既不要損傷別人,也不要損傷自己; 自戕自傷更不可取,在佛家

來看,自殺是一種嚴重的犯戒行為。從正確面對死亡來說,佛家

不但認為死不可怕,而且以智慧看待死亡。死如更衣,死如搬家

,死如睡眠。色(物質的)身雖懷了,但其真如之性不滅。

 

只要心存慈祥,行善培福,自然慧命增長,未來依然光明。

 

就如清水洗滌,出淤泥而不染,使人格昇華,心胸坦蕩,淨化靈魂,

放下煩,毫無執著,安然如寂,來去自如。

 

所以,,是一種退出,不退,怎麼前進?

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

 

慈善喜舍,厚植福德,往生善處,庇蔭子孫,這就是解脫,就是上進,

就是新的生命起點。

 

謎誤之三:誤以為死是毀滅,是完蛋,是巨大的悲哀。

 

不懂得“諸法無我,諸行無常”。

 

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法(萬事萬物)無自性,一切都

在遷流變化之中。

 

老與死,都很正常,都屬自然,都不可怕。--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