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僧是俗?--星雲禪話

 

唐朝的 龐蘊 居士,是湖南衡陽人,年少時即體悟世間

塵勞之苦,立志追求真理。他經常 與丹霞天然、藥山惟儼、大梅法常、松山、仰山等禪門大德往來,探究佛法

大意。後來因參問石頭希遷禪師而領略佛法大意,雖然

他參禪,但平時「禪淨雙修」,他的淨土法門功力尤深。

有一次,石頭希遷禪師問他 :「你喜歡禪呢?還是喜

歡淨呢?」

龐蘊 居士回答:「您這樣問,我就沒有一個開口之處了。」

石頭希遷禪師又再問他:「你心在佛道,身在塵勞,你

是僧呢?還是俗呢?」

龐蘊 居士說:「您此問有分別!不在僧,也不在俗,當然心在嚮往的世界。」

後來有人把他和禪門的石頭希遷禪師之對答寫了一首偈:

「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 ;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

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並妙用,運水與搬柴。」

意思是:日常用事不假分別,只在自己的內心和諧;事

事無有取捨,處處也不乖張。就如紅色與紫色,是由誰

來為它定名?土丘高山本自清淨,無有纖毫塵埃。神通

及妙用,盡在日常生活的搬柴運水之中。


自古以來,參禪者批評念佛,認為念佛是靠他力,不像參禪者是靠自力修行。淨土的人,也批評禪者,只靠自力不靠佛力,又那能獲得加被呢?所以,禪淨之爭其來有自。直到宋朝的永明延壽禪師作了一首禪淨雙修的詩偈,禪淨之間終於有了一個融通: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所以,佛法是一體的,我提倡「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

淨雙修」,對當今修道者,不亦宜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