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無處不春台--作者:羅秀美

 

「人間無處不春台」,語出辛棄疾〈即事〉:「野人日日獻花來,只倩渠儂取意栽;高下參差無次序,要令不似俗亭台。百憂常與事俱來,莫把胸中荊棘栽;但只熙熙閒過日,人間無處不春台。」

詩人說道,每天都有村人獻花來,我請朋友(他)們隨意栽種,但必須種得高低不齊、錯落有致,不要顯出一般亭台的俗氣才好。而世間煩憂經常伴隨著諸多事情而來,千萬不要在自己的胸中種下太多荊棘,只要懂得溫和歡樂地過日子,人間到處都是美好幸福的太平氣象呢。

辛棄疾這首詩,其實亦可視為兩首詩的組合。詩中寫盡詩人面對當前事物的即興之感,全詩充滿濃厚的悠閒情調,更似有勘破人生的味道。

前一首詩裡所述及的美好情境全是一派悠然,有人送花來,我也就隨意轉請他人栽種,一同分享這種美好的自然之物,但仍記得提醒友人,種花要懂得高下錯落之美,千萬不要像一般亭台那般齊整地栽花,反而流於俗氣。由此已可知,辛棄疾對於人生的看法已臻成熟,隨緣隨性,自在自由。由此又引出下一詩裡的感悟。

後一首〈即事〉詩裡,詩人認為人有百憂,常因外在事務而來,因此懂得化解煩憂,不往胸中栽種荊棘,而種下美好的花朵,人生必然可以溫和歡樂的過日子,到處都是最美好的境地。正如《老子》第二十章所言:「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一般,所謂「太牢」原指古代帝王祭祀所使用之祭品牛羊等牲禮,「享太牢」即為百姓享受恩典,君王與民同樂之意。「春台」則是美好的旅遊勝地,常引申為美好幸福的樂土,「登春台」自然是指「達到美好幸福的境地」之意。如此一來,人無憂無慮,便無災無難,非但胸中太平,天下亦佳美至無可如何之境,該有多好!

可見一生積極任事的辛棄疾,也不免有他豁達的一面,想來這也是他即興所感之切吧。

因此,第二首詩「百憂常與事俱來,莫把胸中荊棘栽;但只熙熙閒過日,人間無處不春台。」道盡人間無數煩憂的根本原由,大多是人們自己找來的,只要懂得熙熙閒過日,人間確實處處美好幸福,放眼「人間無處不春台」呢!--轉載人間福報

 

理性過生活的我們,偶而來點感性的心情、與古人心領神會一場也不錯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