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古代 執刑制度--作者:穿秋

執刑時的唱詞

衙門大堂臨刑時,獄差拾起縣太爺擲下的竹簽後,

兩個差人便將受刑的犯人綁在長凳上按住,再由另

外兩個差人舉起「王法」(也叫法棍,用竹片做成,

約 十公分 寬, 二公尺 長。)

 

一邊拷打,一邊有節有拍地高唱著「唱詞」。

 

唱詞一般如下:

「一二三四五,皮肉受點苦;六七八九十,

回去坐上席;再打二大板,郎中捲飯碗。」


此外,打奸打盜的唱詞也各有不同。

打盜竊犯人的

唱詞是:

「為非作歹做強盜,人人見了殺千刀;

如不重打幾十板,平民百姓氣難消。」


以上這些唱詞,都是一代代相傳下來,有的是由差

人臨時編湊的,只是助助公堂上的「法威」罷了。


竹筒竹簽

大堂審案時,人們可以看見縣太爺的案桌上有四個

簽筒,每個簽筒上有一個字,合起來就是「執法嚴明」。

 

其中,「執」字簽筒裡插的是一大把捕捉簽,其他三

個簽筒裡插的竹簽,分別為白頭簽、黑頭簽和紅頭簽。

 

白頭簽每簽一板,黑頭簽每簽五板,紅頭簽每簽十板。


據說,花樣就在這簽子上:縣太爺如果擲下四十支

白頭簽,雖然是四十大板,打完後,皮肉白淨如舊,

立即可以行走。

 

如果是擲下幾支黑頭簽,同樣是四十大板,會使犯

人皮開肉綻。

 

如果擲下的是四支紅頭簽,受刑的犯人可就更倒楣了,

不死也殘廢。


此外,據說竹筒、竹簽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作用:

一個簽筒正好是量一斗米的容器,一只竹簽也恰恰

是一尺長,每當集市交易因缺斤少尺而發生爭議吵

到公堂上評理時,縣太爺就會利用這兩件東西作為

衡量和評判的依據。


威嚇的驚堂木


驚堂木是古代封建衙門裡審判案件時,主審官吏用

來拍擊案桌以示聲威,嚇唬犯人招供罪行的木塊。

其體積一般以大人的手能握住為準。

 

我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驚堂木的年代,大約在春秋戰

國時期。

 

各級衙門都可以在開庭時使用,一般的驚堂木上都

刻有象徵權威的圖案,清代以前最常見的是龍造刑

的圖案。


驚堂木因使用者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別稱與作用:

皇帝用的驚堂木叫「震山河」,用它擊案板,以顯

赫皇威;丞相手裡的驚堂木,稱為「佐朝綱」,

表明身分、振興朝綱。

 

後來,民間也紛紛模仿,舊 時教書 先生用的叫

「呼尺」,以維持課堂秩序,懲罰頑皮學生;藥房

裡用的稱為「戒方」,內來壓藥方,後來演變為書

生用的「鎮紙」;評話藝人用的叫「止語」,作用

是開場之前拍擊一下,意思是告訴觀眾別講話,聽

我開始說書了。--摘錄人間福報

有趣吧!與您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