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


 

沒文憑的高中 教出16歲導演

一群少年基測考前忙著打籃球、彈吉他唱歌……,這是楊逸

帆獲40萬補助金的紀錄片《不想考基測》。16歲的他在一

所特別的高中,學會做解決問題的人。

影片開始。夜深,一位少年佇立陽台,望向遠方。只有少數

住戶還未熄燈,見證深夜苦讀的身軀。

場景,轉向教室黑板,粉筆寫著「倒數31天」。課桌上,堆

滿了參考書。

年輕的旁白響起:「這是全台30萬考生最難熬的一段日子,

在面臨基測的最後一個月,生活中除了書,還是只有書。」

鏡頭,轉向蘭陽平原如星海般的夜景。

旁白:「但是,這些人當中,不代表沒有例外。……誰說忙

只能忙讀書,忙『生活』也能忙得很快樂。」

場景轉至一所學校。少年們有人讀書,有人上網,有人打籃

球,有人彈吉他唱歌,準備畢業前的小型演唱會。

旋即,鏡頭轉向一位正在教室讀書的國三女生,導演問她:

「你喜不喜歡基測?」

「原本學東西不是為了考試,但是,因為基測,學東西變成

為了考試,但是,我知道不是,而且我覺得這樣不好。」女

生回答。

鼕、鼕、鼕,鼓聲響起,黑底銀幕上出現斗大的白字「不

想考基測」。

他,是《不想考基測》導演 國中升高中,為拍紀錄片考

基測這是YouTube上的紀錄短片,導演是現年僅16歲的宜蘭人

文高中一年級學生楊逸帆。今年三月,他以《不想考基測》

這支短片,入選國藝會與公視舉辦的紀錄片製作專案,獲得

40萬元補助金,在90件申請、10件入圍作品中,他是年紀最

輕的入圍導演。

年紀這麼小,就在紀錄片中脫穎而出,問楊逸帆:「你以後

想當導演嗎?」他搖搖頭:「不想。」「為什麼?」「我關

心社會問題,但是,我現在沒有能力解決。拍這部紀錄片,

是要凸顯台灣的教育問題,讓有能力的人來解決,但是,我

以後,要當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因此,「我希望能幫助

別人,所以,我想當醫生,或從事教育工作。」

他是「不想考基測」的小子,如果要考基測,他就不可能有

時間拍紀錄片,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為了體驗考基測的

心情,今年他參加基測,準備不到20天,考上台北永春高中,

讀了一週後,因生涯規劃而轉回人文高中就讀。

他的學校,沒有高中文憑 三年後不升學,就只有國中學

這位年輕導演有個博士校長爸爸楊文貴。楊文貴畢業於

台北師專、擔任過體制內的 國小 老師,其後赴美國肯塔基大

學取得教育與諮商心理學博士,並在台北師範學院擔 任副 教

授;其後,他選擇體制外的教育路線,目前是人文高中校長

兼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他主張學校應該是有機體,

提供孩子充分探索未來的空間、時間,而聞名台灣教育界。

對於教育,楊文貴父子都很有興趣,也都勇敢選擇自己的路。

人文高中是台灣第一所沒有文憑的「無學籍行動高中」,是

宜蘭縣公辦民營的人文國中小的延伸,去年開始招生,楊逸帆

正是人文高中第一、二屆共18個學生當中的一員。

來這裡念書的孩子,有的是拒絕基測的小子,有的是被基測

拒絕的小子。他們的父母沒有逼孩子進入基測體系、或重考

高中,卻選擇這所沒有文憑的高中,主要是相信「有文憑,

不代表有能力;沒文憑,不代表沒能力,」人文高中高二學

生蔡山的爸爸說。

「沒有文憑」是一個很大的門檻,想讀的家長、學生,心臟

都得很強,因為,這代表,三年後畢業,如果要走升學之路,

只能以同等學歷報考大學,否則只有國中學歷。

楊文貴說,國、高中階段的孩子,是抽象思考、自我認同、

潛能開發的關鍵時期,但是,過程中的基測,掐住了學習的

咽喉,讓孩子自我探索期卡住,人文高中,就是要打通這道

阻礙。

他認為,以考試為主的升學制度,只有少數資質很好的孩子,

能很從容的面對日復一日的考試,對大多數孩子,分數、排

名是束縛、挫敗的。經過考試的壓抑,我們的孩子進入大學

後,一定大玩特玩,彌補過去沒有玩夠的考試歲月,玩夠了,

才會認真思考未來,但是,這時,可能已經大三、大四,甚

20歲,造成台灣小孩年齡長大,心智卻長不大。

因此,如果能夠在小六到高三的黃金7年,讓孩子尋找自己的

方向,到了大學,他就會很認真朝自己的方向前進。因此,

楊文貴計畫將行動高中,向下延伸為「行動中學」,讓孩子

在黃金7年,自由的發展自我。

他的學校,將旅行當上課 自定行程,20天只能花2.5

人文高中的重點課程,就是「行動學習」,實踐古人說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孩子將書包換成背包,親身經歷,

學習才深刻。

「行動學習」如何做?910日起的中國行是一例,主要造

訪上海、福州、金門。每名孩子的20天行程費用預算上限只

25000元,為了省錢,他們捨棄空運,改走船運加路運。9

10日晚上在基隆上船,隔日清晨7點到達馬祖,再從馬祖搭

船到福州,到了福州,再搭快速列車到上海,比直飛上海,

至少多花十倍以上的時間。

孩子們出發前,我看到他們20天的行程表,除了上海等三個

城市確定會去外,其他的行程幾乎是空白的!

人文高中導師樊琦說明:「我們把行程的主導權交給孩子。」

因為大部分行程空白,所以,學生們每天晚上,必須開會決

定接下來去哪裡,預估要花多少錢,都要自己決定。

楊文貴說,旅行有兩種形態,一是「充分準備」,那就是不

臨場應變,純吸收;但他們是「部分準備」,也就是沒有把

行程填滿,留空間做應變,訓練孩子臨場反應,及處理事情

的能力。

他的學校,量身訂做課程 興趣科目自學,基本科目列

必修

不按照教育部規定的高中課程綱領上課,是人文高中的最

大特色。因為沒有課程的框架,時間、空間都不受限制,學

生可以自由探索未來,課程為學生量身訂做,由學生自己選

擇。一入學,老師便和學生詳談,了解學生最有興趣的課程。

有興趣的科目,採自學方式,學校會協助外聘老師,專業老

師可能一週來上一次課,其餘時間,學生透過電子郵件, 向

老師請教,類似過去的師徒制。每位學生一個學期,至少會

10位老師教過。

以這學期為例,開設課程包括日文、小說寫作、商業設計、

商用英語、武術、熱門音樂等。師資費用內含在全年9萬元的

學費內,除特殊教學外不另計費用。

另外,針對將來孩子會面臨的基本學歷鑑定的五大科目:

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都是必修課程,但不會硬

性規定何時修完。完全針對孩子的學習需求,為個人量身訂

做課程。目前人文高中學生,有的是人文國中直升,有的從

台北、新竹、台中、中國海南島來,這群來自四面八方、讓

小孩念沒文憑高中的家長想法是什麼?

竹科工程師退休的蔡山爸爸,去年經朋友介紹,來到人文高

中。蔡山是新竹科學園區的實驗中學畢業,基測沒考好,原

本計畫重考,後來決定念人文。蔡山爸爸形容,蔡山之前是

電玩迷,除了電玩,對其他事物都漠不關心。

他們的爸媽,不擔心升學 時間到了,孩子會找到自己

的路

念了一年,蔡山爸爸發現兒子改變了,不再沉迷電玩,他關

心環保也參與楊逸帆《不想考基測》的紀錄片拍攝,「兒子

長大了。」蔡山爸爸開心的說。

今年新生王人傑,原來念台中中港高中,念了一年,發現學

習只為了升學,越讀越悶,一直有自學打算,輾轉知道人文

高中,說服爸媽後,從台中轉來,他形容,這個月的生活是

「如魚得水」。

人傑媽媽說,剛開始知道沒文憑,很擔心,但人傑不斷說服,

他們也多次赴學校參觀、了解,才放心,現在,讀了一個月,

她發現孩子變快樂了。

至於升學問題,蔡山爸爸、人傑媽媽都說:「由孩子自己決定。」

因為,「時間到了,他們會找到自己的路。自己想學才會

去學,這個(學習)動力要讓他自己去找到,我以前也

是這樣的。」蔡山爸爸說。

《不想考基測》最後有一段話,發人深省。說話的陳立安,

去年畢業於人文國中,透過基測考上宜蘭第一志願宜蘭高中,

目前高二。基測前,他面對鏡頭說:

「現在社會,是反映20年前的教育,往後20年的社會,是反

映現在的教育,我滿期待看到,20年後(的社會)是什麼樣

的光景──

「教育是緩慢的投資,投資下去的資本很大,風險也很大

……,就看有沒有人有耐心做這件事,很持續的,花20

時間,把它做到好

這是一位站在基測窄門前、孩子的心聲。也提醒大人們,孩

子們不是天生拒絕基測,而是對教育,有更深的期待。

 小檔案 _ 人文高中 學費:全年9萬元   住宿費:1個月2,000

(可不住宿)

 學制:3年(不以3年為限),畢業無高中文憑

入學資格:基測單科分數級距達80以上或兩科級距達70以上,

且學生與家長都須接受面試

 課程:以有興趣的領域優先學習(如建築、日文、音樂等均

可做為主修);國、英、數、自、社5科列為必修 師資:心理、

行政共兩位固定老師,其餘依學生興趣由該領域專業老師授課

 理念:打破時間、空間的學習限制,讓孩子自由探索自我和

世界  ...摘錄網路文章

                                         謝謝 何總提供分享此篇好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