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五十一
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問
4.人為萬物之靈,靈在何處?之二 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解讀、釋放這顆心的(心念、心智、 神識)巨大潛能。 我們今天的科學,如果真以一種科學態度,科學精神來探 索研究一切未知的世界,而不是先扣上什麼迷信的帽子, 這才是一種真正的科學態度,真正的科學精神。 唯識學認為,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一切眾生的根本 心識,也是世界、生命、精神認識的根本依據,這當然 也是成佛的根本依據。 從眼識到末那識的前七識都是阿賴耶識的變相,是他的 子系統,是他的派出部分。 所以心是全身心的整體功能。 請看一則禪宗公案的故事: 有一次,道吾禪師問雲岩:〝觀世音菩薩有千手 千眼,請問,那一隻眼是正眼呢?〞 雲岩:〝你晚上睡覺,枕頭掉到地下去了,你沒 睜開眼睛,手往地下一抓,枕頭就抓起來了,你 重新睡覺,請問,你是用那只眼去抓的呢?〞 道吾禪師聽了,說:〝師兄,我懂了!〞 〝你懂什麼?〞 〝遍身是眼。〞 雲岩禪師一笑:〝你只懂了八成。〞 道吾問:〝那該怎麼說呢?〞 〝通身是眼。〞 〝遍身是眼〞,是從分別意識、從現象上去認知的。 〝通身是眼〞,是從心性上、無分別智上去顯現的。 我們有一個通身是眼的真心,為什麼不能徹天洞地的觀 照一切呢? 阿賴耶識,既是藏識(大倉庫),又是〝異熟〞(果報, 根據業因所得的果報,此識中所藏種子為因,能引生各 道善惡的異熟果,所以叫異熟),又是一切種(既然叫 一切種,就不是我們今天有限的認識和認識的有限世界 的那麼一點有限的內容了,佛教的眼界放在全宇宙,這 個宇宙包括了過去宇宙、現在宇宙、未來宇宙,也包括 了這個三世宇宙發生了的一切物質、生命和精神乃至一 切社會現象及其〝業力〞,而這一切,就以業力──資訊 ──種子的形態儲存在阿賴耶識之中。 你看這個〝一切種〞有多大?) 所以才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數無窮。 所以才稱之為一切種。 人為什麼複雜? 人的複雜就在這裏。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 係和一切自然關係的總和。 一切社會關係和一切自然關係所具有的,人的本質之中 都具有,社會關係有多複雜,人的本質就有多複雜。 這是馬克思說的。馬克思的這個結論,和佛學正相一致, 而且佛教把人的本質,人的一切種,更概括為三世宇宙的 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了。這也是可證明的。 今天的現代哲學,現代生命學和宇宙生命學已經認識到, 任何微小的生命或物質,無不包含無不具有宇宙的全部資 訊──這就是宇宙同萬事萬物的那種同一性,精神和物質 的同一性,客觀外宇宙和人的自身內宇宙的同一性,用一 句科學的術語,就是宇宙一元性。 正因為有這樣一個依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 皆可成佛。〞 就是可靠的、有根有據的、真實不虛的。 阿賴耶識中的一切種,是因、是資訊。 異熟,是果、是能量(插一句:假如說資訊是物質,那末, 因果不滅,正是資訊和能量不滅),藏識,是一個巨大的 結構系統,這三者涵蓋了人生宇宙的一切,又涵蓋了人的 全部認識,感情,意志等等全部的心理精神現象。 所以我才說:佛教實際上是2600年前的系統論、控制論和 資訊理論。 在知識和資訊大爆炸的今天,阿賴耶識,已經得到了越來 越多的證明。 用現代科學術語來說:阿賴耶識正是我們面對的一切已知 和未知世界,是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一瞬間的存在,也是宇 宙大爆炸後在理論中推導和描繪的那個〝黑洞〞。 用遺傳學術語來說:阿賴耶識就是遺傳基因的密碼。 用心理分析的術語來說:它就是人的無意識(也包含了集 體無意識)。 但這一切,還遠遠不能說明這個阿賴耶識,也不能全部概 括阿賴耶識,因為它還不僅僅具有物質的、生命的生物屬 性,而且還有人類特有的社會屬性。 阿賴耶識中的社會屬性這類〝種子〞的能量釋放,就關係 了人的道德品行,人格力量,日後的人際關係,人事因緣 與之相應而來的吉凶禍福,榮辱得失,一切遭遇。 如果學佛修行沿著次第上進、超越,阿賴耶識就是與佛菩 薩果位相連接的依據。(當然,弄不好,也是與地獄、六 道輪回相連接的依據) 可見,阿賴耶識本身就具備了空間的多維性、多層次性和 時間的無限性,其中包含的內容、能量,無窮無盡,難怪 科學家要驚呼,人的大腦,至今只用了1%~5%,95%~99% 還沒有利用,還沒有開發,這就說明問題了。 本體宇宙是一,而現象宇宙無窮無盡,阿賴耶識正是這兩 者的統一。 這正是唯心論和唯物論都沒有作出回答的問題。佛陀的 唯識學理論在2600年前就解決了。 現代心理學把人的意識分為兩部份,一是意識(我們稱之 為明瞭意識)一是無意識(又稱潛意識),但是佛學比他 前進了許多。 佛教認為除了明瞭意識,還有散亂意識(精神不集中,昏 沉和掉舉)、睡眠意識(有夢睡眠和無夢睡眠,自我意識 更弱了),還有定中意識(即進入禪定,叫三摩地、金 剛三昧、楞嚴大定)這是佛教的獨特貢獻。 我說〝定〞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交界處,真正進入定的 狀態,讓意識停止活動,也就是思維的中止和停息,如果 處於這個態狀,禪宗叫〝言語道 斷,心行處 滅〞,也就是 意識對時間和空間的運動停止了、凍結了(但不是白癡, 也不是死人)。 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這是一種超常的精神狀態,一動 心,一起念,這個定就失去了。 其實,定又是一種超強力量的明瞭意識,有了相當的定力, 靜止的意識就可以比較自由地深入阿賴耶識,在那個宇宙 的大倉庫裏,三世宇宙俱藏的秘宮裏,盡情地遨遊, 〝通三世、閱古今〞的宿命通、他心通,正是這種深入禪 定的結果,出現所謂神通現象,是不奇怪的,是人的一種 本有的潛能。 通過小乘禪、大乘禪,進入無上乘禪,那就是〝轉凡入 聖〞,出世間了,或曰:即心即佛了。 這時,阿賴耶識中的〝一切種〞也轉凡成聖,昇華為 〝一切種智〞,這就是〝大圓鏡智〞了。 前六識也轉化為〝成所作智〞,如此大功告成,不是解脫 成佛嗎?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恒沙妙德,總出心源。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盡虛空、 遍法界,無處不在,一點神通有什麼值得掛齒的呢? 阿彌陀佛….大學問啊! 完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