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三十二
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問
25. 安寧給人的感覺,好像等於沒有欲望嗎?
安寧,寧靜,不等於沒有感情,而是更深更理性
的感情。文章不是無情物。寧靜、安寧,可是人
生的一篇大文章,心靈的一篇大文章,幾人能夠
把它做好?此時無聲勝有聲,寧靜中的無聲,無
聲中的寧靜,恐怕勝過了萬語千言、千歌萬哭。
李:很多時,安寧給人的感覺,好像等於沒有欲望嗎?
等於沒有感情嗎?
覺真:你的問題,真的是步步深入,刀刀見血。
我的回答,也是欲罷不能,無路可退。
我也只好一不說、二不休,奉陪到底了。
“需要有限,欲望無窮”。凡是正常的需要,合理的
需要,智性的需要,這不叫欲望。
欲望,是無止境的,也叫“欲壑難填”。
比如:“良田千頃,日僅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七尺”。
一個人,一日三餐,這是需要;良田千頃,超過了
需要,那就是欲望了。夜晚睡眠,七尺之床,足矣,
這是需要;廣廈萬間,那就是欲望了。
可見,欲望很難滿足。安寧,寧靜,不止是對環境的
需要,更是心靈安處(安心)的需要,這與欲望有本
質的不同。今天有個詞叫“心靈環保”,心的寧靜,
是人類健康的切身需要了。
安寧,寧靜,不等於沒有感情,而是更深更理性的
感情。
文章不是無情物。寧靜、安寧,可是人生的一篇大文
章,心靈的一篇大文章,幾人能夠把它做好?
此時無聲勝有聲,寧靜中的無聲,無聲中的寧靜,恐
怕勝過了萬語千言、千歌萬哭。
寧靜正是一種高層次的情感狀態,我看一般人,尤其
是自擾的庸人,恐怕很難到達這種境界。如果說到禪
者的靜慮和禪的寧靜,那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李:這個我很同意啊!這讓我想起兩個人的相處。
很多人總不停地安排節目,他們就是怕兩個人面對面
的坐著,我想他們就是不明白兩個人,能夠見面便已
經足夠,那是一種寧靜的交流。
我有時氣憤難平,會想吃某些食物,心情就會好了!
法師講到需要和欲望,我想在料理之中,所謂的需要
和欲望的區分,在於兩個層次,首層次是烹調過量的
分量,浪費天物;第二個層次是對“珍奇”的食材的
欲望,簡單講,已不是在於品嘗或烹調食物的味道,
只是在求“曾經品嘗或烹調過什麼珍奇”的虛榮心了。
覺真:我還是要分三個層次來回應你。
一、飲食,飲食。飲品似乎也可稱作食物吧!
那麼,茶,一杯清茶可以清心。茶禪一味。茶最能使
我得到安寧——心的寧靜。
二、如果茶不可稱作食物,那麼,我想,我最喜愛蘿
蔔了。蘿蔔,開胃、通氣、清淤、消積食,一碟鹽水
蘿蔔或一碗水煮蘿蔔,能使我身甯心靜啊!
三、這是我最想回答你的:“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華嚴疏》中說:“世間之食,但能資益生死之身。
修行之人於世美味,心不貪嗜,常持正念,以禪悅
法喜為食,則能長養善根,出離生死。”這是最能夠
使我心寧靜的慧命之食啊!
“禪悅為食,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