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三十三

 

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

 

三、“心”與法師的對話

 

              ——法師解讀“心”的18個問題

 

  基督教的救贖,靠的是上帝;而佛教的救贖,

靠的是自已。佛教是教人“求己不求人的”,核心

是要人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心。

 

    看到同樣一叢花,植物學家想,它是什麼品

?詩人想,這是春天。商人想,它能賣多少錢?

哲學家想,這是生命的必然。林黛玉看了要哭,

要唱出一曲“葬花詞”。

 

這就是佛說的:“心生則法(不同的事物)生,

心滅則法滅。”可見,人最寶貴的資源,是在

自己的心中。

 

(一)看

 

“看破,放下”的智慧,是心靈的智慧。

但是,能不能看破?肯不肯看破?能不能放下?

肯不肯放下?卻是方法的智慧了。

 

現實生活中,有人能悟,有人不能悟。能悟的,

懂得放下的方法;不會悟的,心事重重,苦悶

多多,鑽在牛角尖裏出不去,痛苦得很,消極

得很,甚至到了絕望的也很多……

 

其實沒有這麼嚴重,都是心中的執著,把自己

放進了“地獄”。只要放下,回頭是岸;只要

放下,柳暗花明,海闊天空。

 

 

1. 人,應該“放下”什麼

 

(在古代印度)有一位外道的修道人,捧著花,

來見佛。

 

佛說:“放下!”修道人放下了左手中的一株

花。佛說:“放下!”於是,又放下右手的一

株花。佛說:“放下!”那修道人說:“我今

兩手空空,更教我放下什麼?

 

佛說:“我不是教你放下手中的花,你應當放

下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

  (眼、耳、鼻、舌、身、意)、中六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外道人於是得悟。(《五燈會元》卷一)

 

坦山和尚和他的侍者外出行腳,走到一條河邊,

看見一位漂亮的女孩子立在河邊,也想過河,卻

無法過去。坦山說:“我背你過河吧!”於是,

背著她,過了河。那女孩子千謝萬謝地走了。

 

兩個和尚繼續趕路,走了好半天,那小和尚終於

憋不住了,憤憤地說:“師父,我們出家人不近

女色,剛才你為什麼要背那個女孩?”坦山說:

“我早就放下了,你還沒有放下呀!

 

一位將軍在家中拿出他所收藏的珍寶古玩來,

欣賞把玩,一不小心,差一點把一隻玉杯打碎。

幸虧他手快,抓住了滑下的杯子,但已經滿頭

大汗了。待他定下心來,他想:“我率領千軍

萬馬,出死入生,從來沒有害怕過,為什麼今

天一隻小小的杯子就讓我驚嚇成這個樣子了?

 

他由此悟出,有了愛憎之心,有了貪戀之心,

才讓他如此驚怖,如此失常。於是,他把那只

玉杯打碎了。

 

這裏三則故事,都已告訴了我們,人,應該“放下”

什麼。

 

可是生活中,許多煩惱,許多執著,許多不開心,

有幾個肯放下,有幾個能放下?生活是無奇不有的。

 

在生活中,人總會遇到難堪的處境,最怕的是對自

己產生了懷疑,許多鬱結,不肯放下,就留在心上。

 

留在心上,又承受不了內心的壓力,那就麻煩多多了。

 

人的內心世界真奇妙。有時候難以理喻,有時候又

無法用“情”字來概括。有人說,生活太複雜,這

個世界太複雜。

 

其實,生活並不複雜,社會也不複雜,複雜的是人。

 

人太複雜。人為什麼複雜?因為人的心太複雜。

 

人的腦子裏(心裏)念頭太多。有許多念頭,似乎“不

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你無法控制它。該想的,想

不出,想不起,它不來。

 

不該想的,不請自來。甚至擋也擋不住。特別是人

在面對矛盾、面對困惑、面對“不如意事常八九”

的時候,雜念紛至遝來,排遣不去,越想越想不開,

想不通,吃不下,睡不著。落到這種困境,別說你

是作家、詩人、科學家,即使是心理學家,你也找

不到主宰自己念頭的出路。在李後主那裏,叫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在李清照那裏叫“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

上心頭”。

 

在曹雪芹那裏叫“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

恨長。人就是這麼奇怪,丟不了,放不下,自己

做不了自己的主。

 

實際上是自己做不了自己念頭的主。人對自己的念

頭沒有自由。

 

於是種種離奇的、出人意外的蠢事、傻事、損人不

利己的事、害人又害己的事,都會不斷地製造出來。

 

在旁觀者的眼裏,也許會認為這個人的念頭、想法、

做法、行為,太離譜,太不合情理,太出格,太失常,

可是在本人,他認定他那個念頭是不可替代的,不可

動搖的、甚至不惜一切,不計後果的做去,至死還自

我感覺良好。

 

多少人間悲劇,就這樣毫無理性地在一幕幕上演。

為什麼?人不肯放下。

 

人,又往往被自身的許多假相掩蓋著。一個人愛吹牛,

說大話,極力顯示自己的能耐,其實,他掩蓋的是他

的自卑和空虛。

 

吹牛,說大話,是假像,正是他不肯放下他的自卑

和空虛。

 

如果他能看清(觀照)自己的這個“如實”真相,他就

會慚愧,再不願吹牛,說大話了。

 

一個暴跳如雷的人,他的脾氣、怒氣,也是假相,掩

蓋的正是沮喪和恐懼。

 

一個對自己充滿信心,並且遊刃有餘的人,是不會發

脾氣,不會那樣失去理性的。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突顯其暴力的非理性的狂怒

作之時,恐怕正是他不肯放下他的失敗、挫折而又無

能為力之際。

 

所以研究一下人們內心的種種變化、各種妄念的顯現、

各種執著的暴露,你便能判別出什麼是迷?什麼是悟?

 

據說,東南亞有一種捕捉猴子的方法:用一隻木箱,

將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裏面,箱子上開了一隻小洞,

大小剛好夠猴子的手伸進去。

 

猴子伸進手去,抓住了水果,手就抽不出來,除非它

把手中的水果放下。但大多數的猴子,都不肯把手中

的東西放棄,以致當獵人來的時候,不費氣力,就把

猴子一個個捉住了。

 

這是猴子的悲劇。像猴子一樣不肯放下的人的悲劇,

在生活中還少嗎?不肯放下,當然與不能看破有關。

 

 

2. 怎樣看待不幸?

 

    對於“看破”,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但是,

有一位老太太,她卻做到了:她在路上碰到搶匪,

把她的一隻錢包搶走了。回到家裏,她向一家人分

享了下面的話:

 

“我今天有四件事要感上天之恩:以前我從沒

有碰到過搶匪,今天碰上了。雖然他搶了我的

錢包,但沒有奪去我的性命。雖然搶走了錢包

裏的錢,但數量不多。是人家搶了我的,不是

我去搶了人家的。”

 

怎樣看待不幸?以感恩、讚美來看待,不僅釋懷,而

且充滿喜樂,這是真正的“看破”。

 

有一個人,搭船去英國。途中忽遇風暴,全船的

人都驚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靜地

在祈禱,神情安詳而又幸福。等風浪過去.全船

脫離險境,這人好奇地跑過去問老太太.你怎麼

一點都不怕呢?

 

老太太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馬吉,

經被上帝接去了,到了天上的家。二女兒叫馬

麗亞,住在英國。剛才我是在禱告,如果接我回

天上的家,我就去看大女兒;如果讓我去英國,

我就去看二女兒,不管去哪里,都一樣。所以,

我很安心啊!

 

      這個老太太,真的放下了。然而,放下,不僅僅

      是對凡夫說的,對修行人,學佛者,更要懂得放

     下的實踐意義。

 

      一方面,你要發菩提心,要有求道求法的誠心、

      恒心,但是又要把一切執著放下,把追求心、期

      待心、修功德的心、成道的心,全放下。既放

      下身外之物、心外之物,包括一切的快樂和苦難;

      同時也要放下何時才能悟道、得道的渴望與尋求。

 

      只有把一切心都放下,你才能發現,原來佛就和

      你在一起,道就和你在一起,它沒有離開過你,

      你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它,它本來就在你的心中。

 

不放下一切分別、執著,

成佛很難,悟道很難,往生西方

也很難!

 

--這是我們一生要努力的功課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