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與樂、危機與禍福-覺真長老09.08.12.

 

 

沒有壞天氣,只有壞心情。你有好心情,微風細雨、

鵝毛大雪、霧失樓台、月迷津度、雨疏風驟、急雨如珠,

都是人間好景緻。

 

大海茫茫,天穹蒼蒼。一座島嶼,山岩峭立,古樹參天。

烏雲低垂,狂浪咆哮。一個人,划一葉扁舟,想靠近島嶼,

或鑽進島上的洞穴。但風浪與他作對,他搏命地向島

嶼接近,可一浪掀來,又把他拋得更遠了。這個人,

如果是你,你將作何選擇?

 

有些人只知道快樂,卻不知道快樂的來源。你能找到

快樂的來源,你將永遠快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傷……”為甚麼?因為這

是生活。受傷、受怨、受冤、受挫折,也許這正是命運

有意給你安排的一次考驗。何須掛懷?跨過它、翻過它。

翻過一重山,又是一重天。

 

  人總是怕苦。苦的確讓人害怕。可是,苦,並不因

為你害怕,它就不來了。所以,我提倡人要學會吃苦,

人要吃點苦,苦是良藥,苦是磨鍊,苦是逆增上緣,

苦是福報。只有不怕苦的人,只有能經受苦的人,

天堂去得,地獄也是去得的。

 

誰要找天堂,最好是到地獄去,只有到過了地獄,

他就知道天堂在那裡了。

 

知足之人,雖處地上,也很安樂。不知足的人,雖處天堂,

亦難稱心。知足不知足,皆在自心。

 

狄更斯的名句:這確是最壞的日子,不過,這真是最好

的日子。

 

這“最壞”,這“最好”,是誰在判斷?是你的心。

說這“最壞”,說這“最好”,是誰的感覺?是你的心。

好與壞,似乎很難截然分開。壞中有好,好中有壞。

好過了,必壞;壞過了,必好。末路來臨,即是開端。

 

有人怕受打擊,卻沒有人從來沒有受過打撃。有人希

望受寵愛,可有幾個人能受到寵愛?

受寵若驚,大概受寵必有驚,受寵也不好過。傲菊凌霜,

梅花喜雪,大概打撃越大,人的精神品質就越高潔、美麗。

 

風雨如晦不可怕,道路泥濘不可怕。前有高山後有猛

虎亦不可怕。

 

可怕的是信心失落,人生意義的失落,人的道德底線

的失落。人不能像人那樣活著,才最可怕。

 

不要怕禍。禍能改變人,人能因禍得福。

不要沉迷於福。福能腐蝕人,不培福惜福,福用完了,

福也會失去。

 

人人怕危機。我說危機實在好,沒有危機才不得了

。有危機,才幫助你思考,幫助你發奮,幫助你找到

出路。沒有危機,能帶來這麼好的機遇嗎?這大概也

正是“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道理。

 

俗言:患難見真情。可見,先有患難,後見真情。沒有

患難這個因,怎能見真情之果?沒有患難這份緣,怎能

體現真情的珍貴?這就是患難的價值。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的問題。有人的問題,就會

有人的煩惱。煩惱怎麼去除?很簡單:刮風了,你就想

大概快有雨了。下雨了,你就想明天會天晴。天晴了,

你就想明天也許會陰。

 

陰晴圓缺尋常事,潮起潮落太平常。看破、看明,煩惱

就不會來了。

 

天下一色,反而失色。生活中沒有苦,便是五味不全,

人的惰性就會加大。佛家第一諦就是苦諦。只有承認苦、

理解苦、面對苦、歡迎苦、接受苦,才能走出苦,化苦

為樂。這時,人便高大起來,惰性消失,成了自我解放者。

 

據說悉達多太子為了揭開生死之謎,決心辭別王宮,

到雪山修行。父王不允,於是他提出了四個心願:一不

生病、二不衰老、三不死亡、四任何東西不損不滅。只要

能滿足這四個心願,他就不走。可是,他的父王怎麼能

滿足他這四個心願呢?

 

    於是他便乘著深夜騎馬出城而去,去尋找人生生死

之謎的答案了。

 

現在,家庭危機不少,別說兄弟不和、父子相爭,就是夫

妻也有矛盾,演出種種家庭悲劇。

社會更是一個大家庭,人與人都是兄弟,如果彼此多

一份關懷,多一份善意,多一點關愛,我們的世界怎會

有硝煙、爆炸、仇殺、恐怖、報復等人間的不幸呢?

 

人在失意時,就彷彿被全世界否定了一般,內心被強烈

的失落感、危機感、絕望感所包圍。無奈、無助、無聊,

沮喪,甚至不知道生命的價值、生存的意義了。

 

有的人,由於內心恐慌,在煩惱無法排解時,就會尋找

發洩的管道,酗酒、行兇、毆打親人、找弱勢者出氣,

於是,殘害自己又殘害他人,製造不幸。

 

什麼是病?

 

阻滯就是病,障礙就是病。行不通,想不通,就是病。

有病就要治。有的人要做行為治療,有的人要做情緒

治療,有的人要做人格治療,有的人要做信仰治療。

歸根到底,都是心靈的治療。

 

找不到出路的時候,那就變更自己、突破自己、超越

自己、放下自己,出路就有了。

 

有人說: 活得很累。

有人問: 怎樣面對壓力?

   有人唱: 你愛了不該愛的人,心中滿是傷痕。你犯

了不該犯的錯,心中滿是悔恨。   你說你萬分沮喪,

你開始懷疑人生。

 

   這是生命的危機。危機就是:在利不知害,在害不知利。

   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就是真正的危機意識。在利

見害,在害見利,就走出了危機,壓力就變成了動力,

累就化成了輕鬆。

 

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活著真累。我作講座時,常遇到的

一個提問是:怎樣面對壓力?這不是身累是心累。心累

必定身也累。身心俱累,來自壓力。身心既累,身心

俱疲,便無力抵抗壓力了。

 

壓力不可怕,可怕的是壓力成了生活的阻力,成了生

命的殺傷力,這就可怕了。因為,這個“累”字,這個

“壓力”的提問,就成了某些現代人憂慮、恐懼、不安、

煩燥、失落、空虛、迷茫、無助而陷入緊張、衝突、

矛盾與危機之中的一個形象概括。

 

累有累的因,累有累的緣。找到那因,理清那緣。

把累放下,自然不再累了。壓力不再是阻力,壓力就

會變為前進的動力。

 

  不要怕壓力,壓力鍛鍊了人的耐力、培養了人

的耐力,成長了人的耐力。有耐力的人,才能遇苦不

怕苦,遇難不畏難,遇痛他能受,遇強他更強。

 

人的私欲不能被克服、被抑制,人就會向破壞性的

方向走去。這時,他想把他所想得到的,都“吞”進自

己的身體之內。否則,他不甘心。如果這個世界可

以吃,他也一定會把整個世界吃下去。目的就是

“占為己有”。這就是“私欲”不被限制的可怕之處。

 

  於是,人把財產當成了自己,把權勢、地位、

名望、讚譽,連同自己的聰明、才智、色相,也都當

成了自己。人被物化了。物化的目的達不到,危機就

來了。內心的危機,生命的危機,接踵而至。所以,

危機實際上是人的一種退化,一種自我迷戀與自我

捆縛,最終只能是自作自受。

 

沒有人喜歡生病,卻又沒有人不生病。沒有人願意

服藥,可生了病卻沒有人不服藥。

可見,世上許多事,並不由你喜歡不喜歡、願意不

願意來決定。

 

既然不喜歡它照樣來,不願意你也必須做,那為什麼

不肯改為歡歡喜喜呢?有病,我歡歡喜喜;要服藥,

我歡歡喜喜。心態一變,說不定這病就好了一半了。

 

人生的本質是苦。可是,人卻容易為樂所迷、為利

所惑,不承認苦,或者想盡辨法逃避苦,掩飾苦。

只有當人有了苦的覺醒,人才會去尋找離苦得樂

的解脫之道。

 

人,承受不了社會給予的巨大壓力,這時,有的

自戕,有的自棄,有的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肉體。

靈魂和肉體都成了商品,人既可以出賣自己,人也

可以出賣別人。人的尊嚴不再存在,人的安身立命

就成了一句空話。

 

一個學佛的人,一個真正接受佛法的人,必然能把

任何外部的逆境,轉化為自己內心的順境。這才是

一種生命力,一種生命的創造力。

 

昨天的苦與樂,都已成為過去。那不是已經倒掉

了的垃圾嗎?

 

很多人不知道苦有時間性。昨天的苦,說不定成了

明天或他日最甜蜜的回憶呢!

 

船和水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關係。沒有水,就沒

有船。因為有水,才有了船。船是靠水托起來的,

船借水而行。水是船的恩主。船當然要感水之恩。

 

   可是,水能載舟,水能覆舟。這位恩主卻又成了

船的可怕的剋星。船每前進一步,都必須克服水的阻

力,不克服水的阻力,船便不能前進。如果遇上了風

(外緣),水變成了波濤洶湧,狂浪大作,那就更加凶險

莫測了。可見,水是船的助力,也是船的阻力。

 

這不奇怪。得利受益,往往也隱伏了障礙。世上沒有

白吃的午餐。得利就要思害,受益就要思損。你是船,

你不應忘記水之恩,但你依然要借水之力,學會乘風

破浪,踏著波浪向前。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有許多微妙性。必須保護這種

微妙性,絕不應破壞這種微妙性。因愛生恨,由恩變仇,

至親變為死敵的例子,處處都有。請以船和水的關係

為鑒吧。恩仇相生,苦樂相連,實為一體,本無分別。

 

恩仇相視,人自分別。所以佛家提倡“中道”,不落

兩邊。佛家講平常心,講無分別心,這才是人生的

最高智慧。

 

人生會經受許多折磨。有來自對面的,有來自背後的,

有來自仇者、怨者,也有來自親人,來自你最信賴的人,

還有來自素不相識、也素不相干的人。總之,說不清、

道不明的折磨,的確不少。

 

請別害怕折磨。沒有折磨,人不會走向理性;沒有折磨,

人不會走向成熟。當然,更不會走向成功。只有經過

折磨,不拒絕折磨,能忍受折磨,人才學會了

怎麼活下去。

 

所以,有一句古語:能耐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

 

善女陳寶蓮,巨星張國榮,一在滬,一在港,時當中年

,年華璀璨,卻從高處跳下喪命。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為何如此輕生輕死?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生命一

去明天卻不能再回來。

 

生命只有一次。為甚麼要作賤自己的生命?如果說,

已經遭受某種打擊了,為甚麼還要自我折磨,再加給

自己二度傷害呢?

 

幸福、痛苦、順境、逆境,都是一種人生狀態。也許

事情已經無法改變,但完全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自心。

自心一變,境界大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