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之三

 

 

三、“心”與法師的對話

 

                               ——法師解讀“心”的19個問題

 

  基督教的救贖,靠的是上帝;而佛教的

 

救贖,靠的是自已。佛教是教人“求己不求

 

人的”,核心是要人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心。

 

  看到同樣一叢花,植物學家想,它是什

 

麼品種?詩人想,這是春天。商人想,它能賣

 

多少錢?哲學家想,這是生命的必然。林黛玉

 

看了要哭,要唱出一曲“葬花詞”。

 

這就是佛說的:“心生則法(不同的事物)生,

 

心滅則法滅。”可見,人最寶貴的資源,是

 

在自己的心中。

  

 

(一)看破放下

 

1.人,應該“放下”什麼?

2.怎樣看待不幸?

3.什麼是“心無所住”

4.你煩惱多,就是業障多嗎?

5.無明與煩惱,是人的兩大病根嗎?

6.為什麼說“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

7.為什麼“忙來忙去,還是一場空”

8.什麼叫“放下即涅槃”?

 

(二)不假外求

 

1.你的選擇,除了在你自心,還在哪里?

2.人的心,究竟在哪里?

3.“心結”是怎麼來的?

4.悟在那裏?悟在心悟嗎?

5.什麼是自求、內求?

6.“自心本清淨,何處有塵埃” ?

7.心的能量有多大?

 

 

萬法一心

 

1.怎樣才能不迷?

2.怎樣尋到自己的心呢?

3.心,到底是什麼?

4.人為萬物之靈,靈在何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