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快樂的人-覺真長老

  

  在古希臘,一群年輕人,相約一起去尋找快樂。走了很多路,遇上很多麻煩,快樂沒有找到,煩惱卻越來越多,左也不順眼,右也不順心,無奈,只好去找蘇格拉底,向他請教:快樂到底在哪里?

  蘇格拉底說:〝年輕的朋友們,來得正好,你們還是先幫助我造一條船吧。〞這群年輕人,互相滴咕著:〝為何不先回答我們的問題呢?既然來了,就先幹起來吧,也許船造好了,他就來告訴我們所尋找的答案了。〞

  他們放下了尋找快樂的心,忙著找造船的工具、物料,用了七七四十九個日夜,一條漂亮的獨木船,造好了。船下水那天,他們特意把蘇格拉底請來,一同上船,他們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充滿成就感。一邊合力搖漿,一邊高聲歌唱。蘇格拉底站在船頭,微笑著問他們:〝孩子們,你們快樂嗎?〞年輕人齊聲回答:〝真是快樂極了。〞

  蘇格拉底繼續笑著:〝快樂,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受,一種心情。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工作之中。你不必刻意去尋找。你的快樂,是你自己創造的,別人的賜予,只是他對我們付出的回報。其實,快樂,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時時刻刻都陪伴著我們,而你,不曾注意它,沒有去體驗罷了。〞

 

  我們會遇到困難,會遇到驚險,會遇到不快樂,會遇到麻煩事,會遇到酸甜苦辣,甚至會遇上逆境。這一切,都很正常。不該來的,不會來。來了的,都是該來的。對那些,不必心生抗拒,不必心生憂煩,接受了,消化了,而且歡歡喜喜接受,高高興興消化,苦難也是你的財富,苦難也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資糧。

 

吃下去了,成了營養,這是您的福報呢。據說,西方有個〝意義療法〞,創始人維克多‧法蘭克(Viktor Frankl)曾在德國納粹集中營失去了一切自由。每天面對飢餓、酷刑,和送進毒氣室的威脅。當人面對這些遭難,已覺生命無可戀了。

 

  可是,法蘭克相信,即使在最可怕的環境中,人們仍有選擇如何看待這種環境及從中創造某種意義的自由。他認為,苦難,可以成為一種人類成就,而不是導致恐慌、恐懼、絕望。你的心態平和、寧靜了,一切都轉變過來了。

 

可見,任何憂愁、恐懼、恐慌、怖畏、絕望,都是沒有理由的。即使一切自由都沒有了,還有一個自由,即思考的自由,你可以思考自己的未來,思考自己的明天,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生命的價值,思考能夠消化它、轉化它,變為生命的能力。

 

  我們缺少的正是思考。請您想一想,這次金融風暴中,香港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著名電器連鎖店泰林的〝執笠〞,中信泰富的虧蝕155億,還有許多企業的倒閉、破產,能說是這次金融海嘯導致的必然結果嗎?

 

我看,不能這麼說,遭逢這次金融海嘯,只不過是一個爆發點,它的問題是長期存在,早就存在,而沒有被發現。就好像一個有病的人,他不知道,他已經病入膏盲,這一回,催命符來了,一觸而發。

 

責任不在觸發點,觸發點只是引爆了早就存在的病症而已。現在,經不起金融海嘯的震盪,它長期存在的〝內傷〞,這就爆發出來了。如果我們能總結這一點,總結自己的內傷,反思這一點,反思自己的問題,這才是真正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能思考、能總結,心智不再麻痺,心智不再堵塞,心智豁然貫通,我想人人都有出路,人人都能快樂。〝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一樣的開。〞只要你有體驗,幸福就不遠了。快樂在你的體驗,幸福也在你的體驗。

 

  體驗,就是你的悟性。自我體驗,就是自悟。那群尋找快樂的年輕人,他們是在自己的體驗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樂。

  自己體驗到的,才是真正的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