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念在放下 好活在當下-覺真長老

 

  《雜寶華經》卷四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佛陀住世時,有一家五兄弟,他們生活貧苦,商量一起去修習外道,渴望生天,永離飢寒交迫之苦。

 

  老大耶舍召集四個弟弟到一起。他說:〝我們五兄弟,年齡都不小了,日子過得太苦,這不是辦法,不如去專修苦行,早日得到禪定,我們就能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了。〞老二無垢、老三憍梵波提、老四蘇馱夷,都贊成老大的提議,表示同意。只有最小的老五弗那,遲疑了一會兒。他想〝我跟兄長一起修苦行也已多年了,還是沒有解答我們對生命的疑惑。不如留在山下,我只想能找到生命的意義。〞於是,他說:〝兄長們,我想還是留下,如果你們有什麼需要,我也好提供一點幫助,好護持你們。〞

 

四個兄長也不勉強小弟弟,他們就上山去了。弗那,一個人照常耕種家中那一畝貧瘠的田地。這天,他早早下地了。在晨光中遠遠走來一群托缽的僧侶。尤其為首的那一位,相好莊嚴,儀態安祥,彷彿帶來滿天祥光瑞氣。弗那仰望久久,心生恭敬。原來,這正是佛陀來到此地托缽。弗那馬上飛奔回家,把最好的白飯端出來供養世尊。之後,弗那繼續下田耕種,直到太陽下山。

 

隔了幾天,當弗那踏出家門,準備下田時,他赫然發現田裏原本乾枯的禾苗,竟然變成了一株株金黃色的稻子。長得又高又壯,稻子也結實累累。他開始收割了,拿到集市上去賣,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更不可思議的事,又發生了。稻子割下後,很快又長了出來,小小一畝田,割不完,收不盡。消息傳出以後,連國王和大臣也都來到這裏,採割這些不斷生長出來的稻子了。

       弗那,很快成了全國最富有的人。

 

  幾個月以後,在深山修苦行的兄長,他們很想念小弟弟,不知他在家過著怎樣的貧苦生活呢?就一起下山來看望他。原來弟弟已成了富可敵國的富人了。他們都吃驚得說不出話來。弗那,請他的哥哥們坐下,細說了他供養佛陀一缽飯的事。

 

  耶舍等四人,聽完以後,歡喜踴躍的說:〝原來供養佛陀有這麼殊勝的福報,那麼,請弟弟也幫我們做一些歡喜糰吧。讓我們四個人,各拿一些歡喜糰去供養佛陀。我們只求能早生天上啊!〞弗那,為哥哥們準備了美味的歡喜糰,交給四位兄長,他們走到佛陀駐錫的精舍。拜見慈悲的佛陀。老大恭敬地獻上歡喜糰,佛陀開示說:〝諸行無常〞。老二也恭敬地供養,佛陀說:〝是生滅法〞。老三恭敬地供養時,佛陀說:〝生滅滅已〞。最後,老四供養後,佛陀說:〝寂滅為樂〞。

 

  雖然他們一時並沒有領悟到佛陀所說的道理,但是,他們都感受到了佈施的清淨法喜。回到家裏,四個人把自己所聽到的話,再說一遍,原來這就是一首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他們坐了下來,慢慢體悟這四句偈,很快就證到阿那含果。感恩之餘,他們明白了:〝求生天、享天福,也仍然是生滅的快樂,天福享完,仍然會墮落受苦〞。於是,他們一起來到佛所,請求佛陀慈悲剃度出家。後來,他們都證得阿羅漢果,永出三界生死輪迴之苦,圓成聖道。

 

 

我講了這個故事,一方面是講了供佛、供養三寶、

供奉佛法的不可思議功德,但更重要的是介紹佛說的

《涅槃經》四句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能理解這四句偈,領悟這四句偈,我們

的精進念佛,就有了指路標,有了方向感了。

 

  為了深刻理解這四句偈,我將之分解為八句話:

 

. 萬事皆無常

. 萬物生有滅

. 萬感終歸苦

. 萬利捨為先

. 世上本無我

. 哪物為我所

. 好念在放下

. 好活在當下

 

──────────────────────────────

注:

阿那含果(Angami)這是聲聞乘的四個果位中的第三個果位,證得這個果位,就斷盡欲界,出離欲界,不再來欲界受生,上升到色界天了。

阿羅漢果(Arahat)這是聲聞乘四個果位中第四個果位,也即聲聞乘的最高果位。證得這個果位,已斷盡三界諸煩惱,出離三界,不再受生三界,就成為世間所供養的聖者了。

 

 

 

本文摘錄有容乃大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勤珍 的頭像
    黃勤珍

    悟徹人生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