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感悟

 

  香港漫畫家阿虫,畫了一幅畫,小船在大浪中顛簸,驚心動魄。他寫道:

   人生你說似什麼?

   亦如小船在江河。

   一時平靜一時浪,

   最是重要把好舵。

  舵,就是穩定,就是定力,就是方向感。舵,就是人生智慧。你把好舵了嗎?

 

  香港某歌星出嫁,一日婚禮,花費一個億。

不錯,婚禮是一日浪漫,一日輝煌。

然而,做夫妻是一生大事,一世感情。

一日浪漫,固然精彩,而一世感情,才更卓越。

享受精彩,是福。追求卓越,經營卓越,達至卓越,才是智慧。

 

  人人都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個細胞出了問題,社會這個身體,也就有了毛病了。治理社會的病態,恐怕還要從治理家庭的病態開始。

  現在,做一個爸爸真難。爸爸有責任,父母有責任,兒子、女兒,當然也責任。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責任,都知道自己有責任,那就好了。

 

  快樂,是你和你自己的關係。痛苦,看起來是你和外界的關係,其實不然,歸根到底,還是你和你自己的關係。

  你和你自己的關係調整好了,就不會痛苦,就會化痛苦為快樂。

 

  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不能離開大地,不能離開生存的環境。你的一切行為,也不能不與環境相協調,相依存。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叫〝天人合一〞,叫〝物我一體〞。在佛教,就叫眾生平等,叫〝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在今天,就叫環境保護,叫生態環保

 

  財富不能給你帶來快樂,只有素質和悟性,才能給你帶來快樂。

 

  當你放鬆心情,換一個視角來看你所遭逢的一切時,你會驀然發現,原來生活如此多姿,竟然也會別有洞天。

 

  吃眼前虧,是誰也不願意,誰都怕吃的。但是,非吃不可的時候,逃不掉、讓不開,只好吃下去,那就開開心心的吃,愉快的吃,心滿意足的吃。你能這樣無怨無悔的吃,這個眼前虧就吃得有收穫了──這不是眼前虧,而是對未來的滋補,對未來的祝福。

 

  有錢,存款多,不等於就是富人。歌星、影星張國榮,銀行存款有兩個億,吃利息,也吃不完。他在他46歲風華正茂的時候,從文華酒店24樓跳下,當場死了。錢,對他有意義嗎?錢,沒有給他帶來幸運,錢,沒有解決他的困惑,沒有解決他的迷惘。他是一個精神的貧困兒──他對生命的學問,一無所知。

 

  點亮一盞燈,也是一種精神的啟示、心智的啟示、人生的啟示。

  它破除昏暗,帶來光明。它破除沉悶,帶來人生的亮點。它破除陳規舊習,帶來美好的意境,展開人生的新境界。

 

  有人尋找最好的生活,找來找去找不著,哦!原來最好的生活總是在生活之外。

  生活中的局限,無處不在。生活中的不完美,隨處可見。生活中的無奈,你無路可遁。生活之外的生活呢?就全憑你的體會、體驗、體悟了。

  有了體會、體驗、體悟,最好的生活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在你自己的心中。

 

  有的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可事實上,更多的人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自己的痛苦之上。比如:體型、美容、瘦身的各種造假,花錢找罪受,損害了健康不算,還落個後遺症,終身不癒。這怎麼解釋?快樂的定義,是每個人自己定的,你管不著他。

 

  兩極化的思維,很可怕。為什麼會〝秀才遇了兵,有理說不清?〞就因為理總是具體的,總是不能脫離情境的。兩極化的思維,既抹煞了真理的具體性,也不考慮具體的情境,只是非此即彼。比如,反對與不贊成,明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你如果不贊成,就等於反對,那不就是兩極化思維的結果嗎?

 

  一個自私的人,必然會變得很笨。因為笨,就笑話百出,對立面很多,路也就越走越窄了。

 

  香港有個〝巴士阿叔〞,他留下了一句社會流行語,被稱為金句,叫〝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他有壓力〞。為什麼能成為金句了?這就是被大家都認同的香港人活在重重壓力下的緊張與無奈。金句來自認同,認同心,正是同理心。

 

  甜蜜的回報,往往是傷痛。快樂的過後,總是痛苦。這很正常。請不必驚心,更不可沉淪,只要你淡定從容,坦然面對,跨過去,前面必然是康莊大道。不肯跨,不敢跨,跨不過,那就很遺憾了。

 

  人的生存,並不僅僅是為了溫飽,為了吃穿,為了物質享受,人,應該有比物質享受更高的追求。

 

  一個人能不能獲得一種內心的寧靜、和諧,這實際上是構成我們是否幸福的一個前提。沒有寧靜與和諧,只有喧鬧和搏鬥,有什麼幸福可言呢?

 

  我們周圍貼滿了〝溫馨提示〞,你看,有這麼多人關心你,提示你,還不溫馨嗎?我幾乎生活在〝溫馨〞之中。可是,走出了貼著〝溫馨提示〞的櫉窗之後,如果我們見到的每一個面孔,都是硬實力的凸顯,都是緊張與壓力,你還溫馨得起來嗎?

 

  一位作家說:〝一個沒有做好失戀準備的人,其實,是沒有資格拍拖的。〞我想借過來說:〝一個沒有做好輸的準備的人其實,是沒有資格去投資、去贏的。〞贏的魅力,就在他考慮到了輸。

 

  幸運的人多了,惜福的人少了。

  有錢的人多了,快樂的人少了。

  激動、衝動的人多了,冷靜、耐心的人少了。

  害怕失去的人多了,懂得該放棄就放棄的人少了。

  指責、不滿、歸咎別人的人多了,反思自己、總結自己的人少了。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多了,自己對自己負責的人少了。

  你問為什麼?我說,你別生氣,就因為〝自私〞的人多了,〝無私〞的人少了。這個〝私〞,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切都要從〝我〞出發,一切都要服從〝我〞。這個〝我〞,在西方,叫Ego,在我們佛教叫末那識(第七識)。把Ego當成了真理,當成了一切,這種Ego心態,真的把一切都弄顛倒了。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書,有的人嘩啦啦匆匆翻過去了,有的人卻每一頁都潛心咀嚼,而且精嚼細噎呢。

 

  同樣是吃苦,有的人是為了不再吃苦,有的人是因為苦還沒有吃夠。

 

  人為了快樂都需要金錢,但金錢再多也買不到快樂。

 

  被別人偷走的或騙走、搶走的不是財富。真正的財富是偷不走、騙不著、搶不去的。

 

  生活中的偶然太多,未來總難以作出預料。如果你說不出明天的謎底,為什麼你不弄清今天的謎面?

 

  精明的人,有一雙小眼睛,小在目光短淺。

  高明的人,有一雙大眼睛,大在目光遠大。

 

  有錢才有閑,這閑是空虛。

  有智才有閑,這閑是充實。

 

  學會愛自己也是一門學問。只有懂得愛自己,才會愛他人。一個不愛他人的人,正源於他不懂愛自己。

 

  一只水桶,側翻了,人家容易看到。一只水桶,放得好好,但桶底有個小洞,人家不容易看到。但是,兩者都一樣盛不住水。

 

  閑世人之所忙──脫俗。

  忙世人之所閑──超詣。

  脫俗若天造,超詣別有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