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竹記--白居易
日前不意讀到這篇文章 太令人讚嘆啦!
愛竹的人,一定會有同感啊!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
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
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
是,故君子人多樹爲庭實焉。
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選及第,授校書郎,始于長安求
假居處,得常樂裏故關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明日,履及
於亭之東南隅,見叢竹於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
詢於關氏之老,則曰:此相國之手植者。自相國捐館,他人
假居,由是筐篚者斬焉,篲帚者刈焉,刑餘之材,長無尋焉
,數無百焉。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菶茸薈鬱,有無竹之心
焉。居易惜其嘗經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
本性猶存。乃芟蘙薈,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
畢。於是日出有清陰,風來有清聲。依依然,欣欣然,若有
情於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於賢而人愛惜之
,封植之,況其真賢者乎?然則竹之於草木,猶賢之於衆庶。
鳴呼!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賢不能自異,唯用賢者異之。
故作《養竹記》,書於亭之壁,以貽其後之居斯者,亦欲以
聞於今之用賢者云。
語譯:
竹子的特性與賢者相似,為什麼呢?
竹子的根很牢固,憑著牢固的根可以樹立品德。
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的根,就會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
竹本性挺直,憑著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
它挺直的本性,就會想到處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內心是空的,憑著心空可以體驗道(的存在);
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的空心,就會想到虛心求道者。
竹子的節很堅貞,憑著堅貞的節可以立志,有道德修養的人
看見它的節,就會想到砥礪名節、無論危險還是平安都始終
如一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大多都會種
上竹子作為他們庭院的充實物。
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為科舉考試及第,被授以校書郎的
職務,開始在長安尋求借居的處所,找到了地處常樂裡的前
任相國關 先生的私人住宅的東亭住下來。
第二天,走到亭東面靠南方的一個角落,在那裡看到了一叢
竹林,枝葉受到損壞,顯得沒有姿態。向一位姓關的老人詢
問這是為什麼,他說:這竹是相國親手栽的。
後來,關相國離開了相國府,別的人借住在裡面,從此做竹
筐的人去砍它(用來做竹筐),做掃帚的人去割它(用來做
掃帚),砍掉之後乘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尋(古代八尺為
一尋),數目不過一百。
再加上雜草雜樹長在竹林裡,茂盛的雜樹和纖細的雜草長在
一起,再也沒有竹子的樣子了。
我痛惜這些竹子曾經為長者親手所植,卻被俗人看低,被砍
伐棄置成這個樣子,但竹的本性還在。於是砍掉雜樹割掉雜
草,清除其中的髒物,給過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給它們的根
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這項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太陽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竹蔭,風吹過來的
時候有清越的聲音。竹影隨風搖擺,顯出很高興的樣子,好
像是對它們的際遇有所感激。
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對於人會怎麼樣呢?憑著它
有同賢者相似的地方如果有人能愛惜它們,給它們培好土好
好種植它們(都會如此),更何況真正的賢者呢?
既然這樣那麼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賢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
樣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與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
使之與一般草木不一樣。賢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與一般人不
同,只有任用賢者的人才能使他們與一般人不一樣。
所以寫下這篇《養竹記》,寫在亭子的牆上,以留待日後居
於這裡的人看,也希望統治者(用賢者)能看到這篇文章。
文中詩人盡情抒發、描述了竹子剛直、不倚的風格。
詩人托物寓意,把竹子喻爲讀書人,養竹喻作用賢,以留給
居住在這裏的後人和用人者借鑒。
文人士大夫喜歡竹子不僅是由於其自然外觀,而更多是由於
它那“比德”意義,即將竹子的自然形狀跟人的道德追求聯
繫起來。白居易的〈養竹記〉就將竹子“本固”、“性
直”、“心空”、“節貞”等特點,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
--引用網路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