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利他 才能利己覺真法師

 

  今天,稍得空暇,坐下來準備動筆了。忽然想到

《新財富》編者,曾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企業家如何權

衡商業利益與道德?為了提供探討的思路,編者還敏銳

地指出:近日,著名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發現,部份

客戶存在欺詐嫌疑,而一些內部員工,默許甚至協助了

這些騙子公司的行為。事件被證實後,阿里巴巴公司

CEO衛哲、COO李旭輝引咎辭職。

 

公司主席馬雲發出公開信,表示:〝對於這樣觸犯商業

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的行為,任何的容忍姑息,

都是對更多誠信客戶、更多誠信阿里人的犯罪。

 

我們必須採取措施,捍衛阿里巴巴價值觀。〞其態度令

人贊嘆。同時,結合市場上已暴露的以皮革為原料製奶,

以及早前的三聚氰胺奶,還原奶等食品安全問題,編者

向我提問:

  中國企業家在爭取商業利益和保持商業誠信、捍衛

價值觀上,當持怎樣的態度?他們應當如何通過內心的

修煉,達到面對利益誘惑,卻不踰越道德界限的境界?

 

  編者向我提出以上問題,共同探討,開擴思路,給

人以心靈的潤澤或撫慰,我是很感動的,也是非常必要

的。我想,要分幾個方面來回應,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

,不是一點,兩點,就能說明白說清楚的。

 

  今天,首先談談利他和利己的關係。

  人,不能沒有利益考慮,但父子之間、夫妻之間、

一對好友之間,哪怕兩個平常人之間,一有「我」的利

益考慮,唯有〝我〞的〝利益最大化〞,那就變得不簡

單了。生活中的許多複雜性,就是從這裏來的。

  相反,人,如果少了「我」的利益考慮,或者,多

一點別人、他人的利益考慮,那麼,生活就單純多了,

生活就可貴可愛多了。

 

  市場是最現實的。現實就等於〝利〞,等於謀利、

獲利、搶佔利嗎?不。最現實的是人心。做生意,不是

賺取利潤,而是賺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

向你,財自道生。道在哪裡?道,就在人心。為什麼人

心向你?因為你心中有他,有他人。你心中有他,他心

中也會有你。

 

  自私的人,是最不會賺錢的人。真正會賺錢的人,

是懂得利他、而且真正把利他放在第一位的人。

 

  每個人,都是從利己出發,可是,每個人又只能靠

利他,才能建立自己的事業和發展自己的事業。

 

你說,你開麵館,是為了賺錢,如果你不把麵下好,讓

吃的人說「這裏的麵真不好吃」,你的麵能賣出去嗎?

你的店會有人來嗎?這就是只有先利他,然後才有真利

己的道理。也只有人人都學會利他,這個社會才能繁榮

,才能穩定,人的生活,也才能真正改善。

 

忽視了利他,抹殺了利他,不顧利他,只有利己,你能

利己嗎?所以,我才說:「突圍無捷徑,唯有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的什麼?改變心態,改變掙錢的目的,改

變〝自私〞和〝貪婪〞的惡習。改變不肯利他的思維模

式。

  我還是引用 李焯芬 教授說的一個故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英、法、蘇、中等戰

勝國,幾經磋商,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協調處理世

界性事務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一切準備就緒之後

,大家才發現,這麼一個全球至高無上、最權威的世界

組織,竟然難尋自己的立足之地。

  聽到這一消息後,美國著名的一家財團──洛克菲勒

家族,經過商議,決定出資870萬美元,在紐約買下一塊

土地,無償地把這塊土地贈與「聯合國」這個剛剛掛牌

的國際性組織。同時,洛克菲勒家族,也把這裏附近的

大面積土地一併全部買了下來。

 

  洛克菲勒此舉,出人意料,當時,許多美國大財團

都吃驚不已。870萬美元,對於戰後經濟十分困難的美國

和全世界,確實不是一個小數目,而洛克菲勒卻是無償

贈予,甚麼條件也沒有。這個〝無償贈與〞,換成佛教

語言,不就是〝布施〞,〝施捨〞嗎?自私的人,只圖

利己的人,會接受這個〝無償贈與〞的思路嗎?

 

果然,消息傳出之後,美國許多大財團的老闆甚至嘲笑

說:「這簡直是愚蠢至極!」他們斷言:「這樣下去,

過不了十年,洛克菲勒財團就要淪落為貧民集團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聯合國大樓剛剛建成,四周的地

價頓時狂漲起來,一時間,升值達到捐贈原價的數十倍

,甚至近百倍,巨額財富源源不斷湧進了洛克菲勒家族。

這個結局,令那些嘲笑和譏諷的人士個個目瞪口呆。

 

  這個道理不是很明顯嗎?利他,就是同尊同勝,共

美共榮。佛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箇中原理,

恐怕在今天已不是甚麼秘密了。

 

  財富是人的需要,但它並不是人的唯一需要,更不

等於一個人的全部價值。人,還有比財富更重要更寶貴

的精神品質在。

 

不能因為追求財富、著意於財富,只看到財富而忘記了

更重要、更寶貴的精神品質--亦即自己的心靈。放棄

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品質,視財富為主人,視財富為

上帝,那麼,他不是財富的奴隸,是甚麼呢?

 

  財產過多的人,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堆財產的奴隸,

如果他不懂得施捨,又不懂得幫助別人的話。

 

  真正的利他,就在肯布施,能布施,真心實意的布

施,施與。在佛法中,在六波羅密,布施叫〝布施度〞,

是〝渡人舟〞,因而叫布施波羅蜜。這是利他的大智慧。

 

  河北有一所古剎──趙州柏林寺。柏林寺的方丈

明海和尚為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有兩個鬼,在閻王那裡要投生做人。閻王問:〝你

是願意做每天都有人給你的人,還是願意做每天都給別

人的人呢?〞

  第一個鬼有點笨,回答說:〝我願意做每天有人給

我的人。〞閻王說:好,下去。

  第二個鬼說:〝我願意做每天都給別人的人。〞閻王說:好,下去。

  第一個投生了,就是乞丐。他每天伸手討,當然每

天都有人給。

  第二個投生了,是富翁。每天都有人來求,當然,

他每天都在給別人。

  幫助別人的人最快樂,布施的人最富有。利己就在

利他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