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無非自己求--作者:羅秀美

「禍福無非自己求」,語出辛棄疾〈丙寅歲,山間競傳諸

將有下棘寺者〉:「去年騎鶴上揚州,意氣平吞萬戶侯。

誰使匈奴來塞上,卻從廷尉望山頭。榮華大抵有時歇,禍

福無非自己求。記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門下至今羞。」



詩人說道,去年我曾經發出極為不切實際的夢想,如騎仙

鶴上揚州做官一般的痴妄;並且意氣一發便能鎮伏統治階

級。是誰讓匈奴來到塞上,我雖有意抗敵,卻因故只能辭

免朝廷徵召而泣望雄據山頭的外敵啊。榮華富貴大致有其

停歇之時,禍福也無非是自己求來的。大家應該都能記得

千年前山西的一場遺恨,那就是漢代李陵降匈奴的憾事啊

,至今仍令他的門下蒙羞呢。



辛棄疾此詩,寫於宋寧宗開禧二年丙寅年(一二○五),

時年六十七,距辭世僅一年。辛棄疾出生時,山東已為金

兵所占,二十一歲即參與抗金義軍,但他所提之抗金建議

,均未被採納,並迭遭主和派打壓,很長一段時間閒居江

西上饒鉛山一帶。



晚年一度被朝廷起用,開禧元年,六十六歲的辛棄疾被調

任隆興(江西南昌)知府,未到任,因諫官彈劾,新令撤

回;他懷著滿腔憂憤返回鉛山;第二年,又被起用為浙東

安撫使,但他上疏辭免。當年五月,朝廷正式發布伐金令

,各路軍隊接連潰敗。十二月,辛棄疾派知江陵府(湖北

荊州),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徵召辛棄疾到杭

州,奏陳他對時局的看法,擬授兵部侍郎予辛棄疾,但他

一再力辭,終至不肯再出山,不久病卒。這首詩便寫在病

卒前的這短暫被起用的一年。


由此可知,辛棄疾此詩中蘊藏的憂憤如何之深切。詩人對

於自己未有機會抗金,僅能閒居上饒鉛山,既焦急又悲憤

。他在詩中引述了兩位古代將軍的典故,一是東晉將軍蘇

峻不聽朝廷徵召的故事,一是漢代李陵降匈奴之事。



蘇峻疑心庾亮欲謀害自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諷諭,蘇

峻說道:「我寧可在山頭(盤據地)遙望朝廷(刑獄),

也不能在朝廷泣望山頭」,乃作亂。後世便以「山頭廷尉

」指稱「不聽徵召之人」;後者是漢代李陵降匈奴之事,

不只牽連司馬遷遭腐刑,其門下至今依舊含羞。以上兩項

歷史殷鑑,皆投射了辛棄疾由衷的淑世心聲。


是以,行至暮年的辛棄疾在此家國外患內憂之際,只能束

手。對他而言「榮華大抵有時歇,禍福無非自己求」,不

只是對朝廷的感慨與期許,也是他對人生所下的注腳吧。

榮華富貴確有隨時消亡之時,而人間禍福更是往往由於自

己招惹而來的。閒居上饒鉛山的辛棄疾,應已看穿了人生

得失榮辱之內蘊,自然發出如此深嘆吧!--人間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