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逃脫自己的〝影子〞嗎?- 覺真長老

 

人人都害怕失敗,因為失敗對於人是一種毀滅性

的打擊。楚項羽,走到烏江邊,他受不了失敗的

打擊,不肯過江了,〝無顏見江東父老〞,成了

他自刎的理由,儘管他〝力拔山兮氣蓋世〞,但

他真的被〝失敗〞擊倒了。叱吒疆場的一代英雄,

成了歷史的一聲歎息。

 

人人又都渴望成功,因為成功是一種榮譽,使人

備受肯定,光彩無限。失敗真的那麼嚴重,成功

真的那麼光榮嗎? 在我看來,成功與失敗,都是

一種感覺,一種內心的感受,這兩者並不是絕對

的。就看你怎麼看了。我說,失敗,可能正是另

一個意義上的成功,這是另一種成功。成功,很

可能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失敗,這是另一種失敗。

司馬遷仗義執言,為冤枉的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

只不過希望還李陵一個公道而已。這一下得罪了

皇帝,杵逆聖意,被處宮刑。在那個社會背景下,

在那個歷史舞臺上,他的政治生涯失敗了。

 

但是,他沒有倒下,茹苦含辛,以此勵志,通古今

之變,成一之言,創作完成《史記》這座既是歷

史的,也是文學的豐碑。他成功了,他在中華文化

的殿堂中站立起來了。譚嗣同為戊戍變法,為中華

古國走向革新,走向民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

救國拯民的維新活動失敗了,但是,〝我自橫刀向

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以流血喚醒國人的壯

舉卻成功了。

 

那位憑《老人與海》獲得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以

後又創作出多部經典作品的海明威,其成功,可謂

世人皆知。可是,他卻因他的成功而拒絕了生命,

他的終局是飲彈自盡,這是不是他探索人的〝存在〞

的失敗?

 

還有,文學史上著名的童話故事:《勇敢的小約翰》,

據說曾被排於厚厚一冊《義大利童話》的首篇,足見

其讀者的喜愛與這篇作品的影響。故事中主人公小

約翰,勇敢無畏,戰勝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各種恐怖

與艱難,他贏得了勇敢與成功。可是,不經意間,

他看到了身後的影子,他居然被自己的影子嚇死了。

使他獲得成功的勇敢,化作了失敗的死亡。他能戰勝

〝他者〞,他戰勝不了〝自己〞。

 

誰沒有自己的影子?先別說超越自己,先來超越自己

的影子吧。

 

然而,失敗於自己影子的人,也是另一種成功。他啟

示了我們:人,應該認知自己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

各種不同的〝影子〞。

 

人的〝影子〞太多了。我說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正是說的〝多〞。困惑,是影子;壓力,是影子;

煩惱,是影子,甚至無窮的念頭,一個接一個的妄念,

也是影子。對於〝縫隙人〞,也就是在夾縫中過日子

的人,〝影子〞就更多了。社會的、家庭的、傳統的、

現實的陰影,幾乎能把他們糾纏得透不過氣來。人要

擺脫自身的陰影,就太難了。

 

人的最大的〝影子〞是固執。固執己見,固執自己

的面子,固執自己的身份(角色),固執自己的權威,

固執自己的傲慢,固執自己的完美,固執自己的自尊,

固執自己的生老病死,固執自己的〝氣不打一處來〞

..,,一言以蔽之,固執一切自我。在佛家,就叫

〝我執〞。

 

這種頑強的〝我執〞,一旦成了自己的影子,那麼,

如影隨身,無時無刻不在系縛住自己,使自己失去了

反省自我與調整自我的能力。這才是最可怕的,比遭

遇失敗更可怕,比贏得成功更可怕。因為,一個人,

不能自我調整,要靠別人來調整他,那麼,他的確

很危險了。一個沒有自我調整能力的人,一個需要

依賴別人來調整,離開了別人對他的調整,就不能

活下去了的人,那一定是一個已經無力自律、無力

自主、無力自理的人了。這不危險嗎?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人的〝影子〞的本質吧。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到人要盡責任,也就是盡自

己生命角色的責任。做爸爸像爸爸,做兒子像兒子,

做領導像領導,做部下像部下。我做和尚,也要像

和尚。一個人,同時會有多重角色。也就說,在不

同的場合,他有不同的身份角色。但任何一種身份

角色,都只是借來的自己,即借助他力、借助外在

條件(佛家叫外緣)而成為自己。緣會變的。緣,

不存在了,外部條件不存在了,這個暫時的生命角

色,也就轉換了,原來的角色也就不再存在了。

所以,那個〝借來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

這正是一個〝影子〞,一個自我的假像。〝我執〞

之虛妄,也就正在這裏。

 

佛教的唯識宗說:〝萬法唯識〞。什麼叫〝萬法

唯識〞?我們眼所見之色,耳所聞之聲,鼻所嚊

之香,舌所嚐之味,身所觸之硬軟、冷暖、粗糙

細滑,都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眼識、耳識、鼻識、

舌識、身識,這〝五識〞憑藉〝眼耳鼻舌身〞的五

種功能(五根),依託色、聲、香、味、觸這五境

(五塵),所感受到的〝影像〞(這正是影子的來

源)。所以,識有兩種功能:一是反映影像,變為

影像,這叫〝相分〞。二是了別影像,感知影像、

解讀影像,這叫〝見分〞。我們的一切感知、知覺、

認識、評述、訴說,無非都是自己識上的見分對相

分的反映與了別而已。

 

法,指客觀事物,客觀存在,客觀現象。萬法,就

是一切事物,一切存在,一切現象(也就是相分),

都是通過你的〝見分〞而得到表述,說明,呈現的。

這不是〝萬法唯識〞嗎?

 

再說“見”。我們的〝見〞,可靠嗎?所以,

我常說:破戒不可怕,破見,才最可怕。破戒了,

可能是無心的。可以改正,可以懺悔,可以消除。

 

破見,不管有心無心,〝見〞錯了,就一切都錯了。

〝見〞的謬誤,是根本的謬誤。

 

人,不能不掙脫自己的〝影子〞,不能不掙脫自己

已經過往的〝角色〞。掙脫〝我執〞,正是掙脫陋

習的鐐銬,掙脫邪見的鐐銬,掙脫謬誤的鐐銬,掙

脫思想的鐐銬。這種掙脫,正像掙脫〝影子〞一樣

不容易。能夠掙脫了,就是一種自救,一種自贖,

一種自我改造。用佛家語:就叫〝脫胎換骨〞(

〝脫胎換骨〞是來自禪宗的語言啊!)。

 

最後,請讓我用報紙上最近的兩則資訊,來作一印

證吧:

一則報導說:在美國曾有醫生通過催眠發現,不少

今生拼命吃喝的肥胖病人,他們前世是死於飢餓。

找到這個結論,不少病患者已擺脫了困境。(妙哉,

找到心結,解開心結,掙脫了自己的〝影子〞,走

出困境了。)

 

第二則報導:布雷爾(又譯貝利雅)從英國首相位

子上走下臺來,他回到他上臺的起點──英國北部

塞奇菲爾德,發表演說,總結自己的從政生涯。他

說:〝如何克服權力欲?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它

放下。〞這成了當代的經典名言。(阿彌陀佛,這

句經典名言,是佛教已經說了兩千多年的常用語啊。

布雷爾〝放下〞了,他就掙脫他的〝影子〞了,妙哉。)

 

真理是可證的。佛教的真理,

無一不可證。

 

 

黃勤珍學習分享03.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