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木魚—轉載傲楚閣
在戰亂年代,一個貧苦的少年遇到了一位
很老很窮的禪師,他執意地跟著人家走,非要問
法師為什麼裏裏外外都透著一種隨意的快樂?
在黃昏的溪谷裏,老人一邊與少年分享著野果和山泉,
一邊用四句話講完了自己全部的人生經驗。
· 把自己當成別人:在痛苦憂傷的時候,會減少痛苦;
在狂喜陶醉之時, 會平和中正 一些;
· 把別人當成自己:才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
理解別人的需求,給別人以最恰當的幫助;
· 把別人當成別人: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保持在彼此
尊嚴的距離內;
· 把自己當成自己:這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去領悟……
又過了很久很久,人們還在傳誦那少年的名字,
都說他是一個真正快樂的好人!
在香港有一位老闆,事業很大但朋友很少,
因為他的性格太急太暴躁了,在家裏也時不時的
責打自己的兒子。有一天他來自鄉下的母親,看到
這一幕十分生氣,這位老居士對自己的兒子說:
“你以後再想打我孫子時,就用棍子敲打我留在
這裏的木魚吧。”
不久,大老闆對小孩子恨鐵不成鋼,又脾氣發
作舉起棍子時,突然想起母親走前的那番話,就忍
了又忍,進屋使勁打在木魚上:“喀……”,聲音
清脆而又圓潤,他愣住了,繼續地敲了幾下:
“喀、喀、喀”,木魚聲由大到小,深遠而又渾厚。
等了好一會兒,他走出門外,把自己的兒子扶了起來。
過了些年,企業在新董事長的領導下蒸蒸日上,
員工們忙忙碌碌,只有老董事長辦公室裏偶爾傳來
的木魚聲,平添了幾許的柔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