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明寺正殿

 

大溪古齋明寺11.12.

 

經過了羊腸小徑,幾番曲折,終於在停車場

鬆了口氣,原以為又要爬山才能到目的地,

沒想到竟然是在平地上,一般的寺院都是有

一些落差,這讓我想起與大姐去朝寒山寺

她說:寒山寺是沒有山???

 

一股既好奇又興奮的心情,一起去探訪這被

列入三級古蹟的老寺廟….


 

觀世音菩薩接引眾生

故事緣起


歷史的記錄

 

「常樂我淨」石碑:升旗台


碑體的基座原為1937(昭和12)落成的國旗台,此國旗台其實為寺廟當局對應軍國主義皇民化政策下,對我傳統宗教展開壓迫的因應方式而設置。光復後,旗桿被拔除,換上一塊由第六代住持會觀題字「常樂我淨」的紀念碑。---摘錄網路資料



沿革

        正殿對聯及龍形圖騰

 

 

下圖花草代表富貴   圖代表祥雲

 

 





 


 


 


 




 


 

中國的吉祥動物↓


    一派瀟灑的生命觀

 

 

 

             正殿前院


 

 

                                               石燈籠

         茶花開了↓

 

 

 


 

敬字亭:

 

位於靈塔斜方的斜坡下,座西北朝東南,建於同治5(西元1867),是石板塊砌成之三層仿木建築,高約一丈三尺餘,上層供奉倉頡神位,中、下層為焚燒字紙的爐體,亭頂塑為葫蘆狀,頂層與中層皆有對聯,其意涵為對文字奧妙之讚嘆與對敬字惜紙行為的重視。另有一條石階古道,為往昔本地居民通往大溪的要道,可抵山腳下的栗仔園,再行渡河至大溪。
                                    ---摘錄網路資料



         奇特的榕樹


 

         古道↓

            全圖↓

-提得起放得下  年年吉祥如意

-用智慧種福田  日日都是好日

       一缸荷花自在伸展

 

後院瞭望大溪鎮,這是標準的河階臺地

 

最上乘的祝福話語↓


 

 

大溪齋明寺 中國式佛教建築

 

三級古矦 火形馬背與懸魚 一丁三順瓦片砌法…具具特色

 

【記者鄧榮坤桃園報導】位於桃園縣大溪鎮光明裏齋明街一五三號的齋明寺,清道光末年 (西元一八四○年 )由性悅法師籌建,齋明寺是一座正統中國佛教建築,因此有許多特色是其他廟宇所沒有的,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矦。

清道光末年 (西元一八四○年 ),大溪鎮民李阿甲 (法號性悅 )於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回台灣後,發現大漢溪對岸山水靜逸,適合清修,於是,搭建了一間草庵供奉由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像靜修度眾,名為福份宮。

第二任住持 黃琴 居士 (法號普瑟 )在地方士紳的資助下,易地重新建起一座瓦葺堂宇,因當時齋教龍華派盛行,而改稱齋明堂,之後易名為齋明寺。

 

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矦。民國八十八年,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至今。

 

齋明寺由正身和兩廂護龍而形成三合院形式,在護龍面外的山牆上可以看到火形馬背與懸魚,一丁三順的瓦片砌法以及淺線雕……等傳統的構件和施工方法而護龍廂門上的擬人化的表現方法,說明著中國建築設計上的趣味之處。齋明寺本身全部由榫節接合而成,由正門的拆卸方法及門印的結構,記錄著中國式木造建築的獨特之美,寺內的樑柱都由當時著名的匠師以最精細的手法建造而成。

齋明寺不同於一般的神佛寺廟,四盷沒有市場邊的人聲鼎沸,也無幹道旁的車水馬龍,前後院的花木扶疏帶給信徒清寧靜祥和的感覺,感受到齋明寺所散發出來的寧靜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