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走出自己的局限性
-覺真長老
人,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局限性之中,但是,人能走
出自己的局限。
《碧巖錄》裡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
玄沙和尚對眾僧開示說:
每一位大師都要求我們去普渡眾生。如果你遇到下面這三種病殘人,你怎麼去濟渡他們呢?失明的人、失聰的人、還有失聲的人。要知道,你在瞎子面前舉起禪杖抖動拂子,他瞧不見。對於聾子,他根本聽不到你講經明理的法音。對於啞巴,你要他開口,更是萬萬不能。碰到這三類人,你說如何是好?不管他們,不能普渡這些殘疾之人,你還談得上弘傳佛法,談得上佛法度生的妙用嗎?
聽眾中有一位僧人,聽了這番話,便跑去問玄 沙同門的雲門和尚。
雲門和尚叫道:〝速速作揖!〞
僧人馬上作揖而立。
雲門手持禪杖走來,僧人往後退了半步。
雲門說:〝你不是瞎子嘛!〞又喚道:
〝走近一點!〞
僧人趨步向前。
雲門說:〝你沒有耳聾嘛!〞隨又問僧人:
〝你懂了嗎?〞
僧人回答:〝不懂!〞
雲門說:〝你也不是啞吧。〞
僧人言下大悟。
雲門是怎樣點破僧人的迷惘讓他省悟的呢?
很簡單。
作揖,退立,近前,回話,這一連串動作,
是怎麼來的?是心的指使。眼可以盲,耳可以聾,
口可以啞,但心頭的一盞燈,則是明亮的。
有了這盞明亮的心燈,聾、啞、盲,已不是
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了。
對於聾人,聾,的確是他的局限。對啞吧,
啞,的確是他的局限。對於盲人,盲,的確是他
的局限。如果點亮心燈,豁然心明,智通慧達,
局限何在?
〝僧人言下大悟〞的悟,悟在何處?悟在心的知見。
知見對了,具足佛的知見,人,就走出自己的局限性了。
這不正是明心見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