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書之痴
現在印刷術發達,圖書館多、藏書亦多,為提倡書香社會,
甚至對常借書者還公開表揚;比之古代,書冊少而異顯珍貴,
雖說無錢當然無法買書,有錢也不見得買得到書,因此,想讀
書愛讀書,只好用借的。書少,借書非易事,出借者也捨不得
,於是無奇不有的事便常發生。
西晉的杜預要兒子將書「別置一宅中,勿復以借人」,還引古
諺說:「有書借人為可嗤,借書送還亦可嗤。」 書被人借去不
還,確實很麻煩,催還嗎?似乎不厚道;不討還,要用時又懊
惱。所以藏書萬卷的唐人杜兼,在每卷後都題字:「清俸買來
手自校,汝曹讀之知聖道,鬻及借人為不孝。」
宋人的《侯鯖錄》說:「比來士大夫借人之書,不錄不讀不還
,便為己有,又欲使人之無本。潁州一士子,九經各有數十部
,皆有題記,是謂借諸人之書不還者,每炫本多。」這也不免
令人嗤之以鼻而哭笑不得了。所以俗語又說:「借一痴,與二
痴,索三痴,還四痴。」
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續集》則說上述引文的「嗤」,本來就應
為「痴」。方勺《泊宅編》說:「前輩又以痴為瓻。瓻,酒器也。」
《唐韻》對瓻的注釋是:「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
古借書盛酒瓶也。」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借書一瓻,
還書一瓻。」
於是,何薳《春渚紀聞》分析說:「山谷《借書詩》云:『時
送一鴟開鎖魚。』」 瓻,顯然是鴟夷之訛;何薳還說:「當是
古人借書,必先以酒醴通殷勤,借書皆用之耳。」借書還書都
要送這樣的禮,痴到如此程度,也太令人難以想像了。
作者:龔敏迪(人間福報)
PS:愛書人,一定有經驗,出借的愛書沒有下文
催討又傷感情,心痛的感覺,您嚐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