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卡德蘭膠?
您喜歡吃關東煮嗎?您一定以為都是由魚漿製成的。
抱歉,在廠商成本考量下,過去多用在素食產品的
卡德蘭膠( Curdlan Gum ),已大量用在黑輪、 甜不辣、
魚丸等魚漿製品,且比重越來越多。
卡德蘭膠是衛生署核定的食品級添加物,只需要 一兩公克
就能做出大量商品,成為不景氣下業者節省成本的利器。
每到秋冬,在便利商店和路邊小攤販熱賣的關東煮,甚至賣
場熱銷的火鍋料,就有不少「卡德蘭膠」產物。
不願具名的代工業者指出,景氣不好,通路不願商品漲價,
一支黑輪成本才幾塊錢,但十年來都不調價,現在魚漿稀少
「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只有在不改口感下積極提高添加
物比重。
廠商指出,卡德蘭膠屬於菌類發酵後的醣類,熱時有可塑性
,冷卻後凝固有脆度,可以增加食物口感,過去最常用在素
食產品。可以做出的素海鮮,包括海參、花枝、墨魚、魚片
等產品,甚至宴席上,配著西生菜燴煮的鮑魚成分,也是以
卡德蘭膠為主,再添加鮑魚萃取物,經過調色和調味後,就
成了幾可亂真的鮑魚,平均一百元的鮑魚,成本只要十元左
右。
國內最主要供應商:振源食品化工原料負責人許庭禎無奈指
出,近年來他供應的客戶擴大到不少食品加工業者。
特別是各項原料價格大漲,魚漿更是缺料,不用卡德蘭膠,
「魚丸價錢貴到你買不下去」。
許庭禎說,他所出貨的原料, 2002 年以前,國內一年使用量
僅十噸,但近年來快速增長,估計今年就要用到五十、六十
噸左右,他估計添加卡德蘭膠產品的產值,一年超過三千萬
元。
許庭禎強調,食品添加物並非完全對人體有害,他說,若以
標準程序生產魚丸、甜不辣,可能還會因原料含糖油過高,
影響食用者健康。
但卡德蘭膠這類添加物就像蒟蒻或明膠,對人體有飽足感卻
不含過多油分,消費者應該還能接受吧。
【 2008/07/21 聯合報】
<< 不可過量>>吃太多膠狀物恐影響消化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說,卡德蘭膠是衛生署核准
的食品添加物, 加太多會影響產品口感跟外觀,吃太多這類
膠狀物,可能影響腸胃道裡細菌的消化速度,導致蠕動障礙,
有些人可能因此拉肚子。
謝定宏說,卡德蘭膠被歸類為食品添加物裡的粘稠劑,即所
謂的糊料,添加在食品裡可以改善產品黏性跟咀嚼性,只要
視實際需要使用即可,目前衛生署並無添加上限規定。
根據衛生署資料,卡德蘭膠為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核可的微
生物多醣類,加熱到攝氏80到100度,可以形成有彈性的膠狀
物。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指出,食品加工物經常會添加這類
膠狀物,它的保 水力強,加在貢丸可能讓貢丸變得Q又多汁
,甚至還可以加在香腸、火腿裡,調整肉製品口感。
他說,這類天然膠狀物的價格不高,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
成本,但廠商不可能漫無節制添加,讓香腸變成果凍。
趙強說,每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取量為廿五公克,很多人都吃
不夠,適量食用這類凝膠用的膳食纖維,可以補足日常所需
的膳食纖維量,而且,它的熱量很低,吃下肚後有飽足感。
但趙強也提醒因為它的水分多,吃太多仍可能造成腸胃道負
擔,除了拉肚子,一旦腸道裡水分不夠,還可能導致腸阻塞。
<<業者巧手>>素海參像真的包裝要註明
台灣人真厲害。卡德蘭膠生產地以日本為主,但台灣食品加
工業把卡德蘭膠製成品發揚光大更不簡單。
透過卡德蘭膠,台灣許多素食產品的口感和外型,幾乎和真
正產品一模一樣,例如蝦球、甜不辣、黑輪或海參都各有不
同口感,甚至可以做出傳統市場中剖開海參取出內臟後,海
參身體內捲的樣子,台灣業者真是了不起。
也就因為大量用卡德蘭膠食用等級添加物「以假亂真」,
年初一場假海參事件,還曾經一度引發社會驚慌。
振源食品化工原料負責人許庭禎因此指出,卡德蘭膠是像
蒟蒻、明膠之類的另一種添加物,但廠商要在包裝上註明
原料成分,不可騙人。
「假海參」生產商就是許庭禎的客戶。他不滿意的說:
假海參是添加卡德蘭膠的成品,再塗上墨魚汁,就成了如
「真」包換的「素」海參。
許庭禎表示,從來沒有說過它是真的海參,但是通路不但把
它當真海參,還高價賣,當然會被消費者踢爆。
他估計,只需要幾克的卡德蘭粉末,就能做出口感接近真品
的 一公斤成品。
不過,這類添加物作出的產品和真品的差異,消費者也不
是真的吃不出來。
去年冬天,黑輪等鮮食雖然還是熱賣商品,但便利商店關東
煮的銷售業績沒有明顯成長,除了其他產品出來瓜分市場,
口感有差也是一個原因。
請問還有什麼食品是能吃的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