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慢--佛法大海
心似河道,愈是謙下愈能讓流水奔馳。
心若生起高慢,一切善因善緣也會像河水一樣, 從你身旁
匆匆流逝。佛法說「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也就是這個
道理。
慢,是一個多層次的心理狀態,《俱舍論》指出有七種
慢:「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
見慢。」
我們經常在七層次裡起起伏伏。很多人不信宗教,但絕大
部的人都信了「比較」和「計較」,當遇到比自己差的人,
不自覺地會生起優越感,就是一種「慢」。
一位剛當選上任的民意代表,意氣風發地向民眾說:
「我是民意代表了。」此時,台下有位小朋友童言童語,
回了一句:「你只是代表,我可是真正的民眾呀!」
這一句小小的民意,給了他一記當頭棒喝,慢心容易在得
意時升起,要很小心啊!
若是遇到和自己條件差不多的人,有時會以對方運氣好的
心態,讓自己舒服些,這就是「過慢」;而要是對方真的
比自己優秀,仍然不會認輸,反而催眠自己說對方沒有比
自己好,這就是「慢過慢」的心態。
「卑慢」和「增上慢」則是兩極心裡,「卑慢」是自覺不
如人,必須靠外在的地位或氣勢來武裝,因而言詞誇大,
氣焰高漲,都為了掩飾脆弱的心;「增上慢」是明顯優於
他人,更表現出一付救世主的姿態。
有位富豪到貧民窟捐助時,他向每一位受助者致謝,旁人
不解富豪的舉動?富豪說:「是他們讓我有機會行善,難
道不應該和他們說謝謝嗎?」富豪不以有錢自傲,反倒謙
虛面對給人尊重,這才是真布施。信了比較和計較已經很
苦了,若是信邪成了「邪慢」,知見偏了就更難導正。
所有煩惱慢,都源自於執著一個「我」,又稱「我慢」。
若是沒有我了,就沒有比較的自我和被比較的對象,又何
來慢呢?因此,當慢心升起時,想想我是誰,肯定會莞爾
一笑。作者: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