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作者:杜荷

無明是十二因緣的第一支,為輪迴鏈裡的首站,修行要有

所成,就得先了解它。無明,不是什麼都不懂、不知道,

若是如此那麼石頭也無明啦!無明,是不明白世間真理,

並執著錯誤的觀點。

簡單地說,無明之人看不清楚真相。很多人愛買包包,當

我們看著包包時,並不只是看 到它的實體,還有布料、

鈕扣、顏色、設計,甚至廠牌等。若將布料、鈕扣每一樣

分開來看,就不成包包,對愛包包的人來說卻視之如命,

寧可省吃儉用,就為了存錢買個名牌包。

為什麼呢?這種深沉的心念,也許是為了滿足對物欲、虛

榮或者名利的心理狀態,但因細微所以難以察覺,追根究

柢還是對自我的執著──我執。因為對於自我、我的強烈

的執著,將清淨真如的自心給蒙蔽了。

你我身旁不乏活在無明中的人。有對恩愛夫妻,本是小康

之家,隨著丈夫職務升遷,收入增加,妻子逐漸養成愛刷

卡購物的習慣,過去尚能存些錢,現在沒增反減。於是,

先生忍不住念了太太幾句,之後兩人爭執愈來愈大。

 

最後,太太決定離婚,然後自己去辦卡購物,過自己的生

活,再也不要看人家臉色。當初的共同的理想,早被欲望

煩惱給鬆動。回過頭來,會不會連自己為何要辦卡都不明

白了呢?

無明的相反,便是「明」,明白萬事萬物的本質,及真理

的實相。捨無明「我執」,就要「無我」,當你忘了「我」

之後,彷如虛空般大,一切清明自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

記載,有一回過年時,他趁著傍晚,從閉關的茅棚到寺裡

拿些菜飯油鹽,回程之際老和尚步行山間,心地清淨,毫

無念頭。走到一半,突然遇見兩位寺裡的法師,手裡提著

燈籠,開口便問:「虛老,天這麼黑,你怎麼沒盞燈呢?」

老和尚一聽,動了念,頓時感覺到天黑了。

佛經上講大光明藏,是自己本有的,不是誰布施給你的,

當能照破無明,就看不到黑暗,也就塵盡光生,照破山河

萬朵了。--人間福報

 

何謂十二因緣

一無明。謂煩惱障煩惱道。

二行。業障業道。此二支屬過去。

三識。託胎一分氣息。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質。

六觸。此出胎。

七受。領納前境好惡等事。從識至受。名現在五果。

八愛。愛男女金銀等事。

九取。是見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來因。皆屬煩惱。如過去無明。

十有。業已成就。是未來因屬業道。如過去行。

十一生。未來受生事。

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諦。

所以重開者。以緣覺之人。先觀集諦。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

乃至生緣老死。此則生起。若滅觀者。無明滅。則行滅。

乃至生滅。則老死滅。因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言緣覺。

此人斷三界見思。與聲聞同。更侵習氣。故居聲聞上。網路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