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大海(十二因緣)

 

大家都見過沙漏斗,它分上下兩層,上層玻璃瓶裡的沙會穿過小孔,滑落到下層的玻璃 瓶。沙漏完後,只要一個反轉,便又是另一個循環。人的生命不也如同沙漏斗,分秒不停地流逝,因為上一世的造作,才有下一世的存在。

十二因緣裡的「有」,是「存在」之意。今世造的善惡業,都是下一世存在的因。存在哪裡呢?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輪迴,全靠業力牽引。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不久前,大陸首富陳光標來台,捐贈了一筆數目不少的金額,先不論行事高調或低調,至少他已為自己播下善因。

晉朝時也有位富商叫石崇,家財萬貫,富可敵國,日日歡宴,可說是享盡榮華富貴。後來,因為言語不慎觸怒皇帝,一夕間全家抄斬,那些酒肉朋友也全都散了。

臨刑前,有人問他有何遺言?石崇說,只希望死後,我躺的棺材兩邊能挖兩個洞,將我的手伸出棺外,讓大家看看,雖然我生前擁有無數金銀財寶,如今卻兩手空空,什麼也沒帶走。

無論你生前擁有多少金錢或名利,生命結束後,穿過小孔流下來的是所造的業,形成下輩子的樣貌。我們一生善惡業實在難以統計,佛陀曾說過一個譬喻:任一眾生無量劫來所造的業,若是有相,虛空都容納不下。

宋朝有一位衛仲達,才三十出頭就被閻羅王抓去,判官拿出他一生檔案,結果作惡檔案擺滿大殿,造善僅一卷。判官一秤,作惡檔案反比善檔案輕。

衛仲達問:「我年紀輕,怎會做惡呢?」閻羅王說:「凡惡念一起就會入檔了!」衛仲達又問:「那一善是什麼?」閻羅王說:「是你勸皇帝不要興建勞民傷財工程的奏摺。」他說:「不過,皇帝並沒有採納呀!」閻羅王說:「要是皇帝聽了,你的福報就更大了。」

當有一天我們也和衛仲達一樣,被拿出善惡檔案檢視時,就明白自己是否「有」留下德行?「有」留下福報?或者「有」為人間留下善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