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魏徵【名人軼事】

 

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和群臣集體創作的功勞,

而唐太宗對手下眾多文臣武將,給予最高評價的,

是並未立下任何戰功的--魏徵,這一 段 君臣之

遇的故事,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

其實在太子位子爭奪的時期,魏徵和李世民是敵對

的陣營,他曾勸過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殺了李世民;

後來以四十六歲之齡被李世民延攬,創造了君畏臣

的先例,樹立了諫官的最佳榜樣。

除了唐太宗有勵精圖治之心以外,魏徵之所以成功

,在於他驚人的說服術。他先向唐太宗灌輸納諫的

重要性,隨後,注意提意見的方式,以他的膽識、

才識跟唐太宗據理力爭。在魏徵不停的勸諫下,到

最後居然讓唐太宗形成一種條件反射--開始自我

約束。威力實在非同小可。

例如有一次,唐太宗想去京城近郊打獵,行裝都已

經準備好,卻一直沒去。魏徵聽說後,問起此事,

唐太宗說:「怕你說我勞民傷財,想想還是不去了。」

魏徵侍 君十八年,前後提出兩百多條意見,總共有

「數十萬言」,上達國家政策、下至皇帝的私生活,

無所不包,為貞觀朝起了良好的監察匡正作用,也讓

李世民成為歷史上少見的 明 君,他可真是歷史上最

成功的諫官了。

可以這麼說,魏徵的前半生是懷才不遇的,老是待在

破產、失敗的「集團」裡,無法出頭;一直到四十六

歲才得以顯露崢嶸,大器晚成的魏徵後來竟能傲視群臣,當時想必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吧!

 

作者:苗方-- 摘錄人間福報

 

 

讀歷史故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您喜歡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