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華嚴經》經典名句】

 

經句出處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等十一》
經句語譯

比丘們托缽回來用齋食,應當食存五觀,

願所有眾生皆得清淨心,以禪悅為食,以法喜滋養身體。
經句的智慧

佛門有所謂「五堂功課」,這五堂中,齋堂就占其二,

可見其重要性。在中國,進齋堂用餐稱為「過堂」,

取其過而不沾黏之意,吃飯就只是吃飯,心無染著。

 

因此齋堂裡常高懸「食存五觀」,藉此提醒大眾,

吃飯也是修行。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故,應受此食。

正如淨空法師所開示:「對一個修行人而言,生生世世

都在修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無時無處不在修行。

 

吃飯時,只是吸收養分,使身體健康,好好辦道,不曾

想食物是柔軟還是粗澀。

 

色界天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財色名食睡都沒有

了,他們是以『禪悅為食』。

 

清淨心是禪,清淨心中生喜悅稱之為禪悅,所以得禪定

的人才必是法喜充滿。」

 

佛教中將食分為四種,第一種「段食」,即是我們日常

所吃的食物;其次「觸食」,又稱作樂食,如看電視入

迷時一整天忘了吃飯也不覺得餓;第三種「思食」,是

精神食糧,即是希望,有希望才有活下去的動力;第四

種「識食」,即是以識為食,滋養以阿賴耶識為體的有

情生命。

思維讀經句

《百緣經》有一則關於「八關齋戒」的故事。

 

當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五百位頂戴天冠、身

著瓔珞的天人飄然降臨,更專心聽佛說法,之後五百天

人都證得須陀洹果。

阿難看了這殊勝一幕,請示佛陀:「這五百位天人的因

緣為何?」佛陀說起這緣由。

過去迦葉佛時,有兩位婆羅門跟隨國王來到佛所。

 

有一位優婆塞(在家居士)勸兩位婆羅門說:「你們有

因緣跟隨國王來拜見佛陀,應該好好把握難得的機會,

求受八關齋戒。」

 

婆羅門不解而問:「受八關齋戒有何利益?」優婆塞回

答:「只要受此齋法隨意所求,必定如願以償。」

婆羅門聽了,便一起求受齋戒。他們一個發願來世生為

天人、一個發願轉世為王。

受齋戒後,兩人回到諸婆羅門的聚會之處。一位婆羅門

問:「你們為何不一起吃飯?」此二人一五一十地將今

天受戒的經過告訴大家,並且表明過午不食。

 

其他人驚訝地說:「我等自有婆羅門法,何須受他們的

齋戒?」便熱情招呼一起享用美食;那位發願求來生為

天人的婆羅門拗不過他們的請求,便吃了起來。

 

由於非時而食,結果當然不如所願,命終之後隨其業緣

往生為龍。

 

另一位婆羅門則從那天起一日一夜持戒清淨,得以如願

轉世為王;而這條龍就投生於此王宮中的水池裡。

有一晚,國王夢見有人說:「我是掌管御泉的龍,閣下

和我前世同為婆羅門,同受八關齋戒。您因持戒圓滿,

如願轉世為王,我卻因持守不全,隨業轉世為龍。

請念在舊情,為我準備一部《八關齋文》令我受持,才

可脫離龍身。」

 

國王夢醒之後,便照龍王所託,將《八關齋文》親自送

到御龍泉畔。

 

龍王如獲至寶,回到深海龍宮與五百龍子精勤修持八關

齋法。命終後,如願脫卻龍身,上生忉利天中。最後

佛陀說:「今日這五百位天人,就是當時的五百龍子。」

 

八關齋戒的八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

不飲酒、不著香鬘也不香塗身、不歌舞倡伎也不往觀聽、

不坐臥高廣大床。

八關齋戒特別重視「齋」,就是不非時食,也就是過午

不食。「關」就是閉關,不受外界干擾;「戒」則有防

非止惡之作用。

八關齋戒是在家眾修二十四小時出家眾的戒,期限是一

天一夜;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眾所制定暫時出家的學

習儀軌。

現代人會到寺院用齋,與居士們受持一日一夜的

「八關齋戒」或許有所淵源。

--轉載人間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勤珍 的頭像
    黃勤珍

    悟徹人生

    黃勤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